史学
朱小田,1963年7月生,199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著作五部,曾在《历史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三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高等学校教材、教学参考书、学术专著、工具书、一般图书和教学、学术期刊,以及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中小学教材和参考书,并出版电子、音像出版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57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现任社长朱杰人教授,总编王铁仙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术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文艺学原理作为指导思想,学生主要学习美术史论、美术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史哲知识,培养学生史与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学风。 1.全面理解和掌握美术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去阐述美术发展的规律; 3.具有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辩能力、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理论表达能力; 4.了解和关注美术学的理论动向及前沿课题;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对于世界上的地位来说,中国的饮食是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五千年深厚的中华文化不仅赋予饮食文化科学、合理、深邃的饮食思想,也赋予了饮食活动更多的社会功能。 透过饮食文化可强烈地折射出中国自然、历史、政治、哲学、宗教及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社会功能. 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学衡研究院同仁于2009年组建专门团队,致力于公共记忆的学术研究,在介绍西方记忆理论的同时,以南京作为现代中国记忆之场的典型样本,展开中国本土的记忆研究。正在实施的项目有“现代中国公共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目前出版了皮埃尔·诺拉主编的《记忆之场》中译本,即将出版阿莱达·阿斯曼的《记忆中的历史》、阿斯特莉特·埃尔、安斯加尔·纽宁主编的《文化记忆研究国际手册》中译本。由孙江教授主编的《新史学》第8卷《历史与记忆》201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收录了学衡研究院记忆研究团队以及国内外学者在记忆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50多年前胡适逝世,如今“胡适热”成为一种现象。即使相隔百年,人们还可以听到那震撼心灵的声音,重读胡适,人们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给21世纪中国的新一轮启蒙
对于世界上的地位来说,中国的饮食是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五千年深厚的中华文化不仅赋予饮食文化科学、合理、深邃的饮食思想,也赋予了饮食活动更多的社会功能。 透过饮食文化可强烈地折射出中国自然、历史、政治、哲学、宗教及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社会功能. 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系书与人丛书之一种,由北京大学教授、美国史专家李剑鸣撰写。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是杂谈或随笔,大多与作者的研究领域联系密切,除了上述与史学理论有关的探讨外,还有数篇直接与作者的专业方向即美国史相关,如美国史学界的新动向、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现状与问题等等。而少数几篇被作者称为“专业工作的副产品”的文章,其实更多地属于“有感而发”,比如对“网络史学”与通俗历史的认识,比如史家应具备之素质,乃至作者本人读史、读书的经验与心得
五百年来,西方文化成为人类普世价值的标竿。西方文明带来的美德与罪恶,形塑了今日世界的样貌,然而现今的科学与技术不断进步,文化发展却似乎陷入停滞。这一切究竟从何开始?过去五百年来世界的文化典范如何转移?今日的文化进入衰退期了吗?未来还可能复兴吗? 近一世纪的知识分子反复叩问这些问题,却难以看见西方文化的全貌
在晚清近百年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他以一个在籍侍郎的身份,在没有一兵一卒,没有国家财政支援的极度艰难条件下,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第一号人物,官修史书称他为“中兴第一名臣”,历史学家将他列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首,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何以取得如此成绩?识人和用人起着关键甚至决定性作用,曾国藩的智囊团聚集了四百多位当时在各个方面突出的人才,他是用何种办法聚拢如此多的人才?又是如何驾驭、使用这些人才?人才的使用与他个人的成败是怎样的关系?就在《曾国藩的识人和用人》。 主讲人简介: 林干:笔名:史林,男,1959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先后于1983年、1987年、1999年获吉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攻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