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系
细胞生物学系一贯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和劳动者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该系主要承担医学院的“医学细胞生物学”(本科生专业必修)、“高级细胞生物学”(研究生专业学位选修)和“医学细胞生物学专题”(博士生专业必修)等课程,并先后以主编及副主编身份编写了《医学细胞生物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和《细胞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 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系主要围绕细胞生物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聚焦细胞生物学的临床转化,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细胞周期、细胞运动、细胞力学、细胞天然免疫、三维基因组、DNA损伤修复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重大疾病中的作用
11月11日上午,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高仁钧应邀来校,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嗜热酰基氨肽酶的催化特性及其应用”和“大学研究生学习期间需要关注的问题”两场报告。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研究生及部分高年级本科生到场聆听报告。 在“嗜热酰基氨肽酶的催化特性及其应用”的报告上,高仁钧教授介绍了来自嗜热古细菌的嗜热酰基氨肽酶的筛选,酶学特性,及其在酶非特异性催化、分子改造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高仁钧教授还和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大家提出的学术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进展快报 第66期】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德培团队在 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urnal oscillations of endogenous H2O2 sustained by p66Shc regulate circadian clocks”的文章,第一次揭示了氧化还原信号在一个近日节律周期(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找到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和经典生物节律转录翻译负反馈调控机制之间直接耦合的关键点,证明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在生物节律中的重要生理作用。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具有生物节律振荡现象,其背后的机制目前存在两种理论,一种是已经被诺奖认可的基于基因转录的转录翻译负反馈环路(TTFL),另一种是机制尚不清楚的基于代谢的氧化还原振荡子,两种机制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已经被业界探索和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却仍悬而未决。 该团队对单个细胞以及小鼠肝脏内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测定,发现 H2O2水平呈现近日节律振荡
报告由罗敏华研究员主持。 神经环路的解析对于脑功能和脑疾病的理解至关重要。新的病毒工具在近年神经环路的解析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基因工程药物及生...(1) 蛋白质的化学修饰是指其氨基酸残基或其链末端上参与的共价基团反应,进而使其分子的结构、执行的调控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得到改变。本研究采用LC-MS/MS技术结合非限制性修饰鉴定算法,比较两组不同年龄阶段人血浆蛋白质组整体的化学修饰水平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在年长组中半胱氨酸的琥珀酰化、磷酸化修饰以及赖氨酸替换为苏氨酸的修饰显著高于年轻组,而赖氨酸的氨甲酰化修饰低于年轻组
费城-我们的身体经常自行愈合伤口,例如割伤或擦伤。但是,患有糖尿病,血管疾病和皮肤疾病的患者有时难以康复。这可能导致慢性伤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PNNL能源与环境局地球系统科学司的实验室研究员。他指导生物声学与流动实验室,这是一个认可的多学科研发实验室,处理广泛的工程和生态问题,重点是水电、风能、海洋和水动力能源系统的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他开发了许多声学遥测和环境传感技术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设有12个教研室(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免疫学教研室、法医物证学教研室、法医病理学教研室、法医毒(药)物分析教研室、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病原生物学系),3个研究室(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应激医学研究室、放射医学研究室),1个研究所(法医研究所),1个公共实验平台,1个服务性科室(同位素室),2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基础医学实验室、法医学实验室),1个四川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由解剖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生物分子实验室组成),1个挂靠单位(实验动物中心)。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进展快报 第66期】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德培团队在 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urnal oscillations of endogenous H2O2 sustained by p66Shc regulate circadian clocks”的文章,第一次揭示了氧化还原信号在一个近日节律周期(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找到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和经典生物节律转录翻译负反馈调控机制之间直接耦合的关键点,证明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在生物节律中的重要生理作用。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具有生物节律振荡现象,其背后的机制目前存在两种理论,一种是已经被诺奖认可的基于基因转录的转录翻译负反馈环路(TTFL),另一种是机制尚不清楚的基于代谢的氧化还原振荡子,两种机制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已经被业界探索和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却仍悬而未决。 该团队对单个细胞以及小鼠肝脏内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测定,发现 H2O2水平呈现近日节律振荡
2019年11月8日上午,来自波兰、立陶宛的,即将高中毕业的近30名国际学生,在国际教育学院尹新林、胡方华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近距离感受“学在华中大,学医在同济”的独特魅力。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位于基础医学院四楼的同济医学院院史长廊,感知到拥有110年历史的同济医学院虽几经搬迁、历经风雨,却始终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 随后,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副教授陆盛军、组胚系教师周琳、病理系教师张超、国际学生辅导员陈曦带领国际学生们参观了基础医学院的标本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