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其中包括2014年至2017年间收集的其他州的43例。但2016年和2017年美国报告的腮腺炎病例异常多。将以前认为不相关的爆发联系起来,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分校的Pardis Sabeti及其同事分析了患者拭子样本中的200多个腮腺炎病毒全基因组,单一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已在美国占主导地位, Pardis Sabeti说:“了解腮腺炎病毒等病原体的序列数据可以帮助更快地了解传染病的,研究人员对203例患者(主要来自州)的整个腮腺炎病毒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导致了在2016-17年爆发的全国范围内看到的许多大量病例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进展快报 第66期】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德培团队在 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urnal oscillations of endogenous H2O2 sustained by p66Shc regulate circadian clocks”的文章,第一次揭示了氧化还原信号在一个近日节律周期(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找到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和经典生物节律转录翻译负反馈调控机制之间直接耦合的关键点,证明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在生物节律中的重要生理作用。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具有生物节律振荡现象,其背后的机制目前存在两种理论,一种是已经被诺奖认可的基于基因转录的转录翻译负反馈环路(TTFL),另一种是机制尚不清楚的基于代谢的氧化还原振荡子,两种机制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已经被业界探索和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却仍悬而未决。 该团队对单个细胞以及小鼠肝脏内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测定,发现 H2O2水平呈现近日节律振荡
《Current Biology》刊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的最新研究,发现在睡眠时以温和的电流给予非侵入性的脑部刺激,可能可以增强受试者的记忆能力;而在未来类似的方法亦有机会用于部分记忆力丧失疾病,例如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实验中作者以“经颅交流电刺激 ”(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tACS),于受试者睡着时刺激其脑部。结果发现,16位受试者当中,就有12位健康男性受试者的记忆能力较刺激前出现显著进步
武汉生命之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将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转化为科学发现和产业应用的生物高科技企业。生命之美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RNA-蛋白质互作的科学技术优势,短短数年时间,就成长为一个拥有强大实验室和科研实力的合作平台。生命之美不但已经与各高校、研究所的实验室一起合作science,也启动了与普通大众一起science的模式,希望以健康产品服务每一名个体
番木瓜(Carica papaya)又称木瓜,是十字花目番木瓜科水果。番木瓜不仅可以作为水果食用,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带植物,番木瓜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影响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Plant Cell Biology)于2010年正式登记成立,2022年更名为现名称。本分会的宗旨是团结植物细胞生物学领域内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促进植物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教学和科学普及工作。 植物细胞生物学包含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器官水平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壁和细胞骨架、干细胞的建立和维持、器官原基的发生与形态建成等研究领域
第7届亚太解剖学国际会议(7th APICA, 2016)(The 7th Asia Pacific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natomists)于2016年3月17日至3月20日在新加坡召开。中国解剖学会组织了中国解剖学代表团(来自我国7所医学院校的12名解剖和组织与胚胎学专家学者),由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丁文龙教授带领参加了这次亚太解剖学科学工作者的教学和科研交流会。 7th APICA参会的330名代表来自33个国家
哥大(columbia),简称unver,位于美国纽约州纽黑文市,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也是公立常春藤盟校成员。纽约市曼哈顿,创立于1861年,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高等教育机构,也是北美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教学质量最高的高校之一。该校下设4个学院,分别是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建筑、工程、音乐、医学和护理等
陈婷博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 年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细胞与发育学专业,后曾就职于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 )Elaine Fuchs实验室,从事以皮肤干细胞激活与自我更新机制的研究。目前已在Nature、Cell Stem Cell Nature Cell Biology PNAS eLife 等杂志发表文章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进展快报 第66期】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德培团队在 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urnal oscillations of endogenous H2O2 sustained by p66Shc regulate circadian clocks”的文章,第一次揭示了氧化还原信号在一个近日节律周期(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找到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和经典生物节律转录翻译负反馈调控机制之间直接耦合的关键点,证明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在生物节律中的重要生理作用。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具有生物节律振荡现象,其背后的机制目前存在两种理论,一种是已经被诺奖认可的基于基因转录的转录翻译负反馈环路(TTFL),另一种是机制尚不清楚的基于代谢的氧化还原振荡子,两种机制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已经被业界探索和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却仍悬而未决。 该团队对单个细胞以及小鼠肝脏内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测定,发现 H2O2水平呈现近日节律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