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韩际宏,男,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5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Center of Vascular Biology Weill Medical College of Cornell University),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动脉粥样硬化成病机理与治疗;胆固醇及脂质代谢信号通路
迪安诊断长期致力于血液病检测的技术研究、项目开发与临床应用,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检测服务。随着检测技术不断发展,迪安诊断结合血液病检测的特点,搭建了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技术平台,开发了血液病MICM综合诊断系统。 同时,在血液临床、血液病理、血液检验方面汇集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并与多个领先的血液病医疗科研机构(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建立技术交流平台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与水的关系长期以来是林学、生态学及其他交叉学科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林水论坛旨在邀请国内外从事相关研究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森林与水关系研究开展一系列讲坛和研讨,促进森林水文科学发展。 报告人简介:李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一批“90后”青年学者不断走向学术前台,同时他们也受到外界舆论高度关注。南方医科大学近日引进的李琳教授便是最新一例。 澎湃新闻注意到,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9月16日更新信息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RIP-seq) 紫外交联免疫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CLIP-seq)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ChIP-seq) 生命之美技术服务涉及学科包括生物学,医学,农学,林学和生态学。在此基础上,生命之美已逐步形成其以RNA调控为核心的组学研究科学体系和技术平台,主要研究科学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武汉生命之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将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转化为科学发现和产业应用的生物高科技企业。生命之美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RNA-蛋白质互作的科学技术优势,短短数年时间,就成长为一个拥有强大实验室和科研实力的合作平台
樊赛军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和创新团队负责人,硕博士导师。樊赛军于1984年毕业于原核工业部直属的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专业(现为苏州大学),随后分配到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事辐射安全防护科研工作。1988年4月起先后在瑞士 (1988-1989)、英国 (1989-1993) 和美国 (1993-2008) 留学和工作,于1992年在英国Leicester大学获得放射医学博士学位
IAL的2013版A-level考试说明即将停用,2018版即将使用。具体如下: 1、2018版新A-level考试说明:首次教学适用于2018年9月的Biology、Chemistry、Physics、Mathematics、Further Mathematics 、Pure Mathematics、Business、Economics和Information Technology(取代现行的Applied ICT)这些学科,其他学科不变。 (1)最后一次使用2013版A-level考试说明的A-level考试: AS考试(包括补考)的时间为2019年6月; A2考试在2019年10月,最后的补考日期为2020年6月
罗杰——1971年生,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固定研究人员(PI)。湖北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分会理事等
1985年获复旦大学遗传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复旦大学遗传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休斯敦德州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分子进化遗传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起在爱荷华州立大学遗传发育与细胞生物学学系从事有关分子进化和基因组学科研和教学工作,担任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Genetica、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等杂志编委。 生物信息学 计算生物学 进化比较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的演化、和人类遗传学和灵长类进化。 2001年获杜邦青年教员奖、获NIH和NSF多项资助
报告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 9:00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会议号:241 280 480 报告人简介: 孔英珍,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于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做博士后,自2003年至2013年分别在美国艾默里大学及佐治亚大学复杂碳水化合物研究中心工作,2013年12月起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所工作,2015年4月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A类人才。2019年起在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长期从事植物细胞壁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质多糖的合成与代谢调控的研究工作。在Plant Cell、Mol Plant、Plant Physiology、J Exp Botany、BMC Plant Biology、BMC Plant Genomics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英文著作两部,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