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
明代研究“明代科举与士习”学术座谈会,此次邀请张艺曦博士(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演讲,讲题:“思想史外的思想:明中晚期江西社集与思潮”;以及徐兆安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员)演讲,讲题:“名气家的风度:晚明时文刊刻的习惯与仪节”,并请王鸿泰博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廖肇亨博士(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与杨正显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学者)担任与谈人。 时间:111年5月7日(星期六)14:30~17:00 **敬请于敬请于14:10-14:30之间,点选视讯会议连结加入会议,以“访客身份”加入即可。亦可输入会议号与会议密码加入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和1984年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并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国政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
2008年10月31日内蒙古大学成立中国系统哲学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of the System Philosophy .China),该中心为校级研究机构,挂靠bet356体育在线网址投注,聘请我国著名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理论专家乌杰教授为研究中心主任,聘请赵东海教授为中心常务副主任。 内蒙古大学中国系统哲学研究中心是国内第一个系统哲学专门科学研究机构,形成了以国内系统哲学哲学理论奠基人乌杰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创新平台,打造高效优化的科研团队,凝练出了“系统哲学基本理论研究”、“系统哲学思想史研究”、“系统哲学方法论研究”三个重点科研方向。经过几年建设,该中心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南开大学经济学科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时,就设有商科,这是南开大学经济学科的前身。1923年,南开大学开始正式设立经济学系,培养本科生,1935年开始培养经济学研究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之一
<正> 一、发展概况新时期以来上海理论经济学研究空前繁荣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影响颇大是建国后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从研究学科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外国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史等这些既有的理论经济学学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abstract = "<正> 一、发展概况新时期以来上海理论经济学研究空前繁荣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影响颇大是建国后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从研究学科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外国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史等这些既有的理论经济学学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N2 - <正> 一、发展概况新时期以来上海理论经济学研究空前繁荣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影响颇大是建国后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三作者自述在海外四处漂流及流亡期间,亲身体验多国文化的冲击,从中引发了许多思索。离开了故乡,他在异地寻找精神昄依,尝试寻找自己的根及家园,一边叩问历史和家国,一边重新定义“我是谁”,并且重新探讨“故乡”、“自由”、“生死”的意涵。纵使生活漂泊,但作者对文学、对自我的思考从未间断,还将他的思考札记写成一段段精炼的悟语,当中的哲学概念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尽管我们确实对此进行了探索,但与其讲授哲学主要是作为思想史,不如说我们将重点放在当前哲学思想在当代环境和环境中的应用。您将考虑我们对环境危机的应对,例如身份,归属,角色和责任等问题。 我们考虑西方的哲学和伦理学观点,并向您介绍印度和中国的思想体系
1956年7月生,江苏南京人,汉族。现就职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1977年3月至1980年3月 就读于南京大学外文系,1980年4月至1982年8月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任助教,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85 年10月至1990年7月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1990年9月至1991年3月在德国卡塞尔大学交流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后,1991年3月至 1994年3月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任讲师、副教授,1994年4月至 1995年10月在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任副教授,1995年11月至1997年10月在德国乌珀塔尔大学哲学系客座研究,1997年10月至 1998年3月在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任副教授,1998年4月至2001年12月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博导,2002年1月至今在中山大学 哲学系任教授、博导
早期工业化博物馆作为工业和社会历史博物馆,以其技术,社会,经济和思想史展示了伍珀塔尔工业的早期发展。它成立于1983年,是阐述工业化历史的首批社会历史博物馆之一。在这里,博物馆参观者可以了解这样的一个伍珀塔尔:它既是早期工业化的先驱,又是现代化的实验室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的秦汉时期,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有重要的变化。秦汉时期的总体生态环境状况与现今不同,各个地域间的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差异,前后400余年间的生态环境状况也有所变化。研究秦汉史、总结秦汉历史进步的条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