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
明代研究“明代科举与士习”学术座谈会,此次邀请张艺曦博士(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演讲,讲题:“思想史外的思想:明中晚期江西社集与思潮”;以及徐兆安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员)演讲,讲题:“名气家的风度:晚明时文刊刻的习惯与仪节”,并请王鸿泰博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廖肇亨博士(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与杨正显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学者)担任与谈人。 时间:111年5月7日(星期六)14:30~17:00 **敬请于敬请于14:10-14:30之间,点选视讯会议连结加入会议,以“访客身份”加入即可。亦可输入会议号与会议密码加入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和1984年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并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国政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
<正> 一、发展概况新时期以来上海理论经济学研究空前繁荣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影响颇大是建国后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从研究学科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外国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史等这些既有的理论经济学学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abstract = "<正> 一、发展概况新时期以来上海理论经济学研究空前繁荣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影响颇大是建国后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从研究学科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外国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史等这些既有的理论经济学学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N2 - <正> 一、发展概况新时期以来上海理论经济学研究空前繁荣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影响颇大是建国后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三作者自述在海外四处漂流及流亡期间,亲身体验多国文化的冲击,从中引发了许多思索。离开了故乡,他在异地寻找精神昄依,尝试寻找自己的根及家园,一边叩问历史和家国,一边重新定义“我是谁”,并且重新探讨“故乡”、“自由”、“生死”的意涵。纵使生活漂泊,但作者对文学、对自我的思考从未间断,还将他的思考札记写成一段段精炼的悟语,当中的哲学概念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尽管我们确实对此进行了探索,但与其讲授哲学主要是作为思想史,不如说我们将重点放在当前哲学思想在当代环境和环境中的应用。您将考虑我们对环境危机的应对,例如身份,归属,角色和责任等问题。 我们考虑西方的哲学和伦理学观点,并向您介绍印度和中国的思想体系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的秦汉时期,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有重要的变化。秦汉时期的总体生态环境状况与现今不同,各个地域间的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差异,前后400余年间的生态环境状况也有所变化。研究秦汉史、总结秦汉历史进步的条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作用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一场思想的盛宴。 尤其春秋战国学术百家争鸣,建立的儒墨道法思想更是这场盛宴中博大精深的部分,各有千秋传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尽管距今已逾两千年,影响依然源远流长
潘树广 1940年1月生。广东新会人。1957年毕业于上海市格致中学
展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当代价值: 评《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揭示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演进的历史特征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叙述方法上积极探索既尊重一般修史规则又注重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特点;用唯物史观厘清重要历史人物经济思想的来龙去脉按照历史的真面目给人物经济思想以应有的历史地位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方法。读者从本书可以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是存在客观规律的。 探究 '展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当代价值: 评《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的科研主题
《财经研究》创刊于1956年9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类理论刊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和阐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难点及基础性问题,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财经研究》集学术性、现实性于一体,既提倡学术原创性,又注重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