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画
笔名半耕1960年出生 浙江宁波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学士
“孙宗慰对西画和中国画均有很深的造诣。他在油画创造中,努力吸收传统写意画的观念和技法,使之更富有神韵,更具有民族特色。他在水墨、彩墨的创造中,又努力融合油画的造型与技巧,使之更接近生活,更具有现实感
林翰冰(原名:跃和),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籍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现居住厦门。1989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20多年来潜心研究,创作鱼骨艺术
《粒粒芳甜》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雪蕉》获1980年北京优秀美术作品甲级奖; 《绿葡萄》于日本举办的水墨画展“86”中获优秀奖; 张立辰是一名出色的大写意画家,花鸟、山水兼专,尤以大写意花鸟画成就突出,更精于指头画,影响广泛。他在难度最大的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表现了前人所没有的饱满精神和充沛感情,实现了传统笔墨意境向现代笔墨构成的转化。在有效强化大写意花鸟画视觉能力的同时,赋予了大写意花鸟画以高亢昂扬又饶于生趣的内在精神,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
5月16日上午,红桥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御河讲坛”特邀画家王少玉,在图书馆五楼多功能厅主讲“写意画中松树的画法”,给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精彩的讲座。 王少玉老师将自身经验传授给大家,要想画好松树,一需了解松树的生性,二需加强学习笔墨技法。自然界中的松树,常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是由于它们的品种差异、地理条件,以及气候影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9月9日,《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馆展“高峰之路——当代中国画探索研究展”人物篇正式拉开帷幕。展览由《中国美术报》社主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承办,分为山水篇、人物篇、花鸟篇三个专题展,并由《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共同担任学术主持。 继“高峰之路——当代中国画探索研究展”山水篇成功举办之后,本次人物篇展出了王有政、冯远、苗再新、范扬、杨晓阳、徐里、王辅民、尚可、于文江、方土、李晓柱11位艺术家近年来在人物画方面的开拓性作品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艺术创作水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2月14日至22日,艺灵书画协会在空港校区崇理楼一楼举办以“丹青流韵,风雅城大”为主题的书画展。书画展邀请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翰迹书画协会、桂林理工大学博艺书画协会、崇左校区艺馨书画协会的同学到现场交流学习。 本次书画展共有240幅作品,其中,包含有棱角分明的楷书、中正平和的隶书、淋漓尽致的写意画、绘制精致的工笔画等多种书画
“孙宗慰对西画和中国画均有很深的造诣。他在油画创造中,努力吸收传统写意画的观念和技法,使之更富有神韵,更具有民族特色。他在水墨、彩墨的创造中,又努力融合油画的造型与技巧,使之更接近生活,更具有现实感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与“写意画”对称。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
“孙宗慰对西画和中国画均有很深的造诣。他在油画创造中,努力吸收传统写意画的观念和技法,使之更富有神韵,更具有民族特色。他在水墨、彩墨的创造中,又努力融合油画的造型与技巧,使之更接近生活,更具有现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