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
桃园县忠烈祠前身为日本人所建的桃园神社。 1931(昭和6)年进入准战争期之后, 殖民政府展开所谓的“一街庄一社”的建造神社运动, 企图以神社作为台湾全岛各地的社会教化中心, 以取代寺庙所扮演的社会精神中心的传统功能, 桃园神社就是在此建造神社运动下的产物。 桃园神社于1938(昭和13)年9月23日举行镇座祭, 除了奉祀和台湾神社相同的造化三神、能久亲王外, 日本时代台湾总共建造了近200座大大小小的神社, 全台各地的大小神社在此法令之下大多被损毁, 目前仅有桃园神社被完整保留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中秋博饼,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万家团聚之时,为解将士们的思乡思亲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代代相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每逢佳节倍思亲
福建成功机床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企业长期保持“以人为本,保质保量,诚信经营”的宗旨,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公司座落于历史悠久、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古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中国魅力城市——泉州。 目前企业规模:占地面积250亩,年生产合金铸铁件能力3万吨
金门妈祖宫庙文化发展协会来厦门朝宗宫交流,双方人员合影留念。 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罗子泓 通讯员 林坤山)近日,金门妈祖宫庙文化发展协会总干事李锡民带领金门乡亲参访厦门朝宗宫。 朝宗宫与金门妈祖宫庙文化发展协会一行人开展座谈
6月23日,公历一年中的第174天(闰年第17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191天。 1894年——在法国历史学家顾拜旦的发起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巴黎宣布成立。 每一个组织,在诞生那天都不会知道自己会产生多啊影响力
明末清初,郑成功之父郑之龙挟持明隆武皇帝,割据福建,与清government分庭抗礼。年轻的郑成功在国子监求学,清兵南下,郑成功返回福建,力劝父亲郑之龙北伐清兵。郑之龙不顾郑成功和隆武皇帝以及回国的田川夫人的劝阻率军投奔清军
鼓浪屿(英文: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隶属于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下辖龙头社区、内厝澳社区,辖区禁止机动车辆通行(警消等除外)至高点为日光岩,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 鼓浪屿全岛的绿地覆盖率超过40%,植物种群丰富,各种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1000余种
明朝时期国姓爷郑成功驱荷开台成功,隔年国姓爷郑成功去世后,府城居民为感念郑氏驱荷开台、开疆拓土的功绩与精神,便在今延平郡王祠之处立庙奉祀国姓爷,清朝时期因不敢光明正大奉祀国姓爷,而以"开山王庙"称呼。后来沈葆桢来台认为郑成功是明朝遗臣而非清朝的乱臣贼子,便增建郑成功庙成为福州式建筑,并改称为"延平郡王祠"。又经过日本统治时期和光复后的增建,而成为现今融合福州、日式、北方宫殿式的建筑
本书是作者研究台湾民众心态和民意趋向的文集。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台湾研究的史观与方法问题,对台湾史的分期与框架、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两岸关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匡正了某些错误认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第二部分针对台湾早期及清代初期的一些史实,如“夷州”与“夷洲”、对郑成功的历史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学术界一般认识的看法
相传郑成功死后,有一支子孙居住于四湖乡沿海的渔村~竹达寮。郑氏宗族所共同供奉之神明~郑成功(尊称国姓公),也因此每一年由一房股轮流供奉,直至清光绪29年(公元1903年),因此社会型态之变化而“落公”,国姓公不再专属于郑氏家族所供奉的神明,而是各房之村里部落共同奉祀,这也是每年农历元月十六日“郑成功过股”,村民热烈庆祝的缘由,每年这个时节,武馆狮阵各出奇招,热闹非凡。 所有国姓公的文物,每年随着神明的过股而转移存置,因年代久远,大部分文物已不堪清点移交而受损,经五股开台尊王管理委员会决议通过,在三条仑海水浴场内设立“郑成功文物展示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