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
1. 2013 年 12 月 29 日至 2014 年 2 月 24 日,多次在延平郡王祠拍摄凤头苍鹰,当时即怀疑郑成功庙仅是猎场 (右图一,摄于 2014.1.27),主栖地可能就在不远处,曾听闻凤头筑巢的全台首学孔子庙。 2. 2015 年 3 月 27 日在成功大学追鹰时遇到住孔子庙附近的鸟友,告知近期凤头活动区域,立刻转往一探并顺利拍摄到这对凤头夫妻,同时也确认了当初的怀疑,公凤头与延平郡王祠为同一只 (这只公凤头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左脸腊膜附近有增生羽毛,往后常昵称为鼻毛哥)。 3 月 30 日发现位于忠义国小操场边的凤巢,3 月 31 日母凤头开始坐巢 (右图二,拍摄于 2015.5.5)
位在台南市安南区的鹿耳门溪,是公元1661年郑成功登台航行的水道,后来台江内海淤积,变成陆地。现在沿着堤防走,可以看到一颗大石,上面刻了“府城天险”四字,看到这个石头就可以知道你现在位于鹿耳门溪,在这里还可以看到闻名遐迩的“鹿耳夕照”,再黄昏时刻来可看到晚霞和成黄色的太阳下山,没有建筑物的遮蔽,日落过程尽收眼底。还可参观位于出海口的“四草保护区-湿地保护区”自然景观,还有为纪念郑成功在此登陆而设立 位在台南市安南区的鹿耳门溪,是公元1661年郑成功登台航行的水道,后来台江内海淤积,变成陆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自古以来,团圆就是中国人最朴素的心愿。祝福的语言有千万种,但好像都比不上,月圆,人团圆。双节临近之时,厦门大手公司9月22日在某酒店举办了暖心的2017年中秋博饼暨晚宴活动
6月23日,公历一年中的第174天(闰年第17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191天。 1894年——在法国历史学家顾拜旦的发起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巴黎宣布成立。 每一个组织,在诞生那天都不会知道自己会产生多啊影响力
台江国家公园管理处为让民众体验园区特有的湿地生态与人文历史,与台南社区大学等在地NGO团队自2012年起开始携手合作办理台江夜行活动。一起用双脚走入台江土地,用最能亲近土地的方式――走路,认识台江,认识在地社区聚落及参访大庙庄社,也认识在地历史与生活故事。 “2022台江夜行”活动于111年10月29日办理,当天午后从台江处出发,首先沿着四草湖水岸绿道步行至大众庙,并搭乘管筏探访四草湖红树林及认识潮间带动植物,紧接着行经四草社区,踏上神秘又迷人的北汕尾沙滩往北,傍著浪潮声纵走至鹿耳门溪口后,继续往东沿着鹿耳门溪至祀奉国姓爷郑成功的镇门宫稍作休息,再往庇佑海民的妈祖天后宫,补充能量后,经北汕尾路一鼓作气回到管理处,最后在台江处颁发完走证书
位于台南市四草大道北侧与盐水溪间的四草鱼塭区,于105...(more) 六孔游客中心位于七股区内,因有六个排水孔而得此名。到七股...(more) 黑面琵鹭是全球濒危鸟种,总数量不超过3000只,台江地区是目...(more) 座落于古台江内海北汕尾岛南端,庙中主祀“镇海元帅”,名为...(more) 台南是台湾的发源地,台南历史要从鹿耳门屿说起,台南正统鹿...(more) 1661年(明.永历15年)延平郡王郑成功拓台圣地,供奉郑王国...(more) 本湿地位于盐水溪出海口,北侧毗邻四草湿地A2区,自盐水溪...(more) 安顺盐场从1919年就已开始产盐,为日治时期的台湾制盐社,附...(more) 为国定古迹。公元1840年(清道光20年)**战争爆发后,为防...(more)
说起温州,人们更多想到的是温州商贾,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以"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其实温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境内隐藏着数不清的景点。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位于温州小县城内的海岛――南麂岛,有人曾说:“去不了圣托里尼,那就到南麂岛”
善化区位于台南市东北方约二十 公里其发展自古即以农业为主基于其地理位置北面自曾文溪起南迄新市之乡街止在此广大的之农业发展平原中具有纵贯铁公路通过之交通便利加以农 村所需之各项服务设施在此渐趋集中设置随人口之增加农产品集散交易演变而成之商业机能本地区逐由最初之农业聚落逐渐发展成为今日之乡街中心不仅成 为善化区治所在地且成为邻近各农村中心地方性社、经、文化及商业服务中心。 根据‘南瀛采风’:善化区在荷兰时代叫‘目加溜湾社’因在湾里溪旁故清朝时称台南府安平县湾里街设‘巡司’统辖。日治时期实施民政改为‘台南 县湾里办务署’
本文摘要:11月8日上午,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将在北京举办。 11月8日上午,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将在北京举办。文化和旅游部、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泉州市有关领导将参加,讲解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有关情况,并问记者发问
青山绿水的大内,在平埔族与汉人的拓垦下,形成了今天自然、文化、产业地景都极为丰富的形貌。 平埔族的拓垦-西拉雅社四大社的目加溜湾社(现址在善化市街)有三个支社,其中之一的“新社仔”大约在公元1565年沿曾文溪而上,侵入大武垄社故地的内霄里、拔马二社,并分布于本区今日的头社、呜头、大山脚、烧灰、竹围等地都可发现供奉阿立祖(平埔族西拉雅社的守护神)的公廨,其中呜头、篾仔脚等地的公廨系由头社公廨公,出祭祀仪式、日期、阿立祖(头社的祀神)传说都和头社相同,实为本区珍贵的文化资产。 汉人在大内的拓垦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杨氏家族有九位兄弟,其中的六位兄弟(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九)随杨氏宗亲来台拓垦,最早从沤汪溪口登陆,同行的其他杨姓宗亲在萧垄(今佳里镇)拓垦,杨氏六兄弟则继续沿着湾里溪(今曾文溪)上行,到现今的石仔濑登陆,老大至老五在现今的内庄垦植,老九则在现今的石仔濑开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