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丘逢甲早年对于教育工作充满使命感,并且乐此不疲,有任重道远、舍我其谁的气概。1893年间〈失题〉云:“文章藉靖兵刑气,学校能收悍𠆲心。未起人材需夹袋,已伤民命待神针
金门太武山上有块著名的石头,上面刻着先总统蒋中正手书“毋忘在莒”四字,明年建校百年的台中市神冈区岸里国小,校内也有一个“毋忘在莒”碑,加上一进校门,就看到国父孙中山的铜像及“天下为公”四字,历史风情格外不同。 岸里国小校内古迹多、故事也多,校门前是清朝时期的葫芦墩圳旧址,在兴修水利的开垦历史上,常发生灌溉取水纠纷,官方因而立石碑定下规范,后因年代久远,碑上的文字模糊不清,加上后来校内兴建文昌亭,便有人建议,石碑的一面刻“文昌亭”三字,另一面刻“毋忘在莒”四字。曾有人打趣说,看到这石碑,以为到了金门的军营
【本报讯】为了推动校园美化人人有责的观念,改善校园景观,并鼓励全体师生参与校园建设,共同营造宁静优雅、适于研究学习的校园环境,本校即日起特举办“校园花圃、草坪认养”活动,并于日前在丘逢甲纪念馆前广场举行认养仪式,由刘校长主持,李副校长、事务组刘组长及认养单位师生参加,并邀请本校校园美化队赵队长示范及说明拔除杂草的方法,使各参与单位师生熟悉工作技巧与要领。 认养活动甫推出,即获得热烈回响,目前已有建设学院、会计一丙班级、土木一丙班级、营缮组、逸轩餐厅等单位率先参加认养活动,也期待更多师生一起来认养校园花木,以实际行动爱护校园,培养师生爱校情感,凝聚向心力。此外,为了鼓励大家的参与,并设有奖励制度,每学期期末由评审小组针对各认养花圃、草坪区实施评鉴,认养绩效优良者,将给予公开奖励
桃园县忠烈祠前身为日本人所建的桃园神社。 1931(昭和6)年进入准战争期之后, 殖民政府展开所谓的“一街庄一社”的建造神社运动, 企图以神社作为台湾全岛各地的社会教化中心, 以取代寺庙所扮演的社会精神中心的传统功能, 桃园神社就是在此建造神社运动下的产物。 桃园神社于1938(昭和13)年9月23日举行镇座祭, 除了奉祀和台湾神社相同的造化三神、能久亲王外, 日本时代台湾总共建造了近200座大大小小的神社, 全台各地的大小神社在此法令之下大多被损毁, 目前仅有桃园神社被完整保留
【人社学院潘才学秘书报导】本校人文社会学院代表团一行5人,由李威熊院长率中文系谢海平主任、历文所陈哲三所长、公政所马彦彬所长及潘才学秘书,于4月19日至24日前往大陆进行为期6天的学术交流和参访活动。此行除与福州大学吴敏生校长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书之外,同时也分别与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达成多项学术合作事宜。 代表团首先于4月20日参访福州大学,与该校吴敏生校长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书,接着拜访国际汉学研究院西观藏书楼施舟人院士,并与该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许斗斗院长、公共管理学院王健院长进行两场次学术交流和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