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布
近百年的考古调查和发现证明,中国在六世纪中期就已开始使用石材作为传承佛教文本的媒介,正如安阳小南海石窟的刻经题记中所说 ‘镂石班经,传之不朽’,较之纸质文本的脆弱和容易修改,金石被视为长久保存佛教经典的首选载体。伴随着佛教在中亚和东亚地区的广泛传播,佛教石刻材料逐渐呈现出多样性趋势,不再局限于佛教经典的镌刻,大量与佛教相关的碑刻题记与墓志也不断涌现,成为研究当时佛教流布与社会信仰状况的重要资料。 2019年8月20日至21日,‘中亚和东亚地区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读’ 研讨会在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 (St Anne’s College) 举行
大悲咒是经典佛咒,它的每句咒文隐含着深厚的意义,大家修这部咒文时一定要用心 ,这样才能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在修大悲咒时,为了能对大悲咒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大悲咒全文翻译,这样能让自己对大悲咒有深入的了解。但大悲咒全文翻译的内容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
二十世纪初以前,西藏传统文献几乎不见中国禅佛教的痕迹。然而,随着敦煌洞窟的开凿,发现写于十世纪左右的各种语言写本,改变人们对于早期禅佛教的认识。本书翻译自一些幸存于敦煌的早期重要藏语禅本
大悲咒在佛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对众生的影响力非常大,所以大家在修大悲咒时,要认真,也要用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去了解大悲咒。在修大悲咒时,如果大家想了解大悲咒的意思,那可以去看大悲咒翻译版,这样就会对大悲咒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大悲咒翻译: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
大悲咒不但是佛学中的经典之一,它在佛学中所占位置也是很高的,而且它所蕴含的道理和智慧也非常深,为此,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学这部咒了。在学大悲咒时,有的人能很快了解大悲咒的意思,而有的人对大悲咒不了解,不知道它的意思,所以就想了解大悲咒到底是什么意思?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音菩萨
2022年11月30日 11:09 阅读(96)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
《江南全真道教(修订版)》一书由吴亚魁所著,主要处理江南六府一州地区的全真道教。旨在透过道观的兴衰多寡,概见江南全真道教的盛衰景况,以展示全面的道教史,及让读者认识并掌握全真道演变的全貌与规律。本书为上海太清宫道教文化丛书之一,于201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版
大悲咒在佛咒中占有重要位置,它虽然字数不多,但所讲的意义却很深,所以大家在修大悲咒时,一定要去了解它的意思。由于有些人对于大悲咒不是很了解,所以在修这部咒文时想知道大悲咒白话文说的是什么。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
近百年的考古调查和发现证明,中国在六世纪中期就已开始使用石材作为传承佛教文本的媒介,正如安阳小南海石窟的刻经题记中所说 ‘镂石班经,传之不朽’,较之纸质文本的脆弱和容易修改,金石被视为长久保存佛教经典的首选载体。伴随着佛教在中亚和东亚地区的广泛传播,佛教石刻材料逐渐呈现出多样性趋势,不再局限于佛教经典的镌刻,大量与佛教相关的碑刻题记与墓志也不断涌现,成为研究当时佛教流布与社会信仰状况的重要资料。 2019年8月20日至21日,‘中亚和东亚地区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读’ 研讨会在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 (St Anne’s College) 举行
本书是池田SGI会长与印尼前总统、同时也是印尼伊斯兰宗教领袖瓦希德博士的对谈集。全书分为八章,极具声望与备受尊崇的两人分别就“宗教的使命”、“文化交流之重要性”、“宽容的原点与历史”以及“人权”、“教育”、“女性与青年”等议题广泛交换意见,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诚如印尼大学校长古米拉尔所言,借由不同宗教信仰的具体对谈,得以体现走向永久和平的共通点,曾因憎恨、排他之心而干涸的大地,也将因“对话之水”的灌注,“信赖”与“友谊”的沃野必将扩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