罣碍
因外在人、事、物而引发内心情绪,因情绪的涌动而产生感受,感受好就喜欢,巴不得这样的感受不要消失,这就是贪;感受不好,就不喜欢,巴不得除之而后快,这就是嗔;而对自己的贪与嗔没有一点觉知,从而被内心的贪嗔好恶牵着鼻子走,就叫痴。 一个人若不能对自己内心的贪嗔好恶有所觉知,则自然会被贪嗔好恶牵着鼻子走,它要我们快乐我们就快乐,它要我们烦恼痛苦我们就烦恼痛苦,内心不能自由,这也就是为什么佛教说贪嗔痴是人类烦恼罣碍根源的原因。 难道人不能有任何的感受吗? 感受其实是人类体验美好人生的一点灵敏之觉,是人类所独有的,同时它也跟眼睛、鼻子、耳朵等器官一样,属于人类正常的功能
大悲咒在佛咒中占有重要位置,它虽然字数不多,但所讲的意义却很深,所以大家在修大悲咒时,一定要去了解它的意思。由于有些人对于大悲咒不是很了解,所以在修这部咒文时想知道大悲咒白话文说的是什么。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
大悲咒是修行路上的重要口诀,经常修大悲咒能让我们有很深的感悟,也能让我们获得功德利益。只是在修大悲咒时,大家需了解大悲咒白话文讲解的内容,这样能让自己对大悲咒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那大悲咒白话文讲解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共同了解一下吧!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
大悲咒在佛学中的地位很高,它所讲的内容也很深,大家修这部咒时需要用心,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意思。在修大悲咒时,如果对大悲咒不是很了解,那大家可以去看佛经大悲咒全文白话文,这样能让自己对大悲咒有一个了解,在日后修行时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方面的内容吧!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
师兄想要学习心经中的内容,那么师兄就一定要悟透心经全文,这样才能够知道心经中都讲解了什么,所以师兄在诵读心经前,就是要去了解心经全文注音,这样我们就是能更好的去体会心经中的含义,下面我们就先去详细的了解268字心经原文吧!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老、病、死是娑婆世间的常律,身披袈裟寻求自他解脱的僧伽亦然。许多僧伽在走过默默修行、奉献道场的悠悠岁月后,也不可免的来到这无奈的境地。 面对于此,或许有人以无罣碍;但色身的苦厄灾恙,对一般僧伽而言,毕竟是难以轻易超越的事实
佛光山慧昭法师:如何在世间法不执著而能放下? 佛教讲无常最主要有两个意义,其中一项是要我们不执著而放下。当我们能够以般若智慧,如实了知世间上的一切法都是无常、无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因此对于世间上的一切,就不要太过于执著,否则无边的痛苦烦恼都会因此而产生。 在我们这人世间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痛苦烦恼,大都是因为我们太过于执著而放不下所造成的,而这些都是因为缺乏般若智慧的观照所产生的,在世间法中,我们要能有所认知,本人在2012年参加佛光山禅净法堂的七日禅 佛光山慧昭法师提到: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 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我们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