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
【谢宜庭/报导】跨领域学程已在各大专院校实行,文大一直以来亦有积极推动,本校的学程分为“专业学分学程”与“跨领域学分学程”,每个学院皆开设一门以上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除校定必修通识外,借由跨领域学分学程,使学生学习更多元,不只钻研本科系课程,更拓展知识。选修跨领域学分学程无任何门槛限制,填写完报名表随时都可申请,但前提为是否有名额可以选修,原因在于这些跨领域课程是开放在一般课程里,依校际选课时间供大家选修
中部科学园区成立之后带动中部地区产业快速发展,企业界对理论与实务兼备的中高阶经营管理人才需求殷切。为满足中部地区大学毕业生升学及企业界人士进修之需求,本校奉教育部核准于97学年度成立“国际企业学系”,由龚昶元教授担任创系主任,于97(2008)年8月招收第一届新生,更将逐步建构管理学院,配合企业界之人力需求缺口,设计全新的课程架构,并新聘国内外管理领域优秀师资任教。 本系师资阵容坚强,教师均具有丰富之教学、研究与企业实务经验,可以提供学生理论与实务印证之教学
“国际化”为本校校务发展三大策略之一,已与全球213所大学签订有学术交流协议,地区涵盖日、韩、菲、马来西亚、印尼、俄罗斯、乌克兰、蒙古、澳、纽、英、法、德、西、比利时、奥地利、瑞典、捷克、波兰、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哥斯达黎加、智利、墨西哥、美国、加拿大、马拉维、巴拿马等36个国家。并与中国大陆47所著名高校签订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同学如有规划到国外进行短期交流或交换,可以到国际暨两岸事务处查询
长荣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在112年3月1日至3月10日间,于兰大卫图书馆地下一楼长荣艺廊,办理111学年度学生期中方案实习海报展。 长荣大学社工系系主任郑佩芬表示:“感谢所有支持我们学生的导师及实习机构,机构的支持让我们的学生们得以实现学习与成长,为社会作出贡献。最后,也希望实习生能够充分了解社工专业的内容和实践,并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弱势群体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校已转型为国内第一所“教学实用型”大学,本系将加重实务课程比例,强化学生专题制作能力并辅导学生取得专业证照。 强化三大专业领域课程: 实验室与软硬件设备完整: 设有动作影像撷取实验室、体感游戏研发实验室、体感游戏展演中心、音效实验室、2D电脑绘图教室、3D/VR动画游戏创意实作教室、卡漫设计教室、网络游戏实验室等专业教室,提供完善软硬件设施,保障教学品质。 就业学程衔接学生学习与就业: 结合劳委会及业界规划就业学程,提供学生修习职场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协助志愿就业毕业生转衔至产企业界
根据U.S.News发布之2014年**百大工作,软件开发者获选为第一,选择资工就是提升职涯发展的 优势。宜大资工系教师学术论文发表有卓越的表现,辅导学生参与竞赛有优异的成绩,学术研究计划亦 有丰硕的成果,注重信息论与实务的结合,并与国际知名大学签订学术合作备忘录与跨国双联学制, 积极往国际化迈进。 本系教学与研究以“数位多媒体”与“多媒体网络”两大重点方向迈进,课程设计因应资讯工程发展特 色、未来趋势与发展需要,在研究上注重信息论与实务的结合,积极推动资讯应用科技,强调知行合 一,将数位媒体科技应用于生活空间的设计,也让创意发生于日常生活中
“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学和应用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以解决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科学问题。所开发相关的生物医学系统和设备,不但可以帮助病患得到更好的照护,并可提高健康人的生活品质,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中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是全国首创的医学工程学系,也是全国第一所通过IEET(中华工程教育学会国际科学教育)认证之学系
本系硕士班一年级郑佳惠同学在林马秀英老师及黄思恒老师指导下于4月28日参加万能科技大学“2016创新感性设计学术研讨会”荣获美发与造型流行趋势组海报论文发表第一名!全系师生倍感欣喜,与有荣焉,为硕士班论文发表注入一剂强心针。 许德发主任兼所长表示本系所于104学年度始获教育部通过成立硕士班,郑佳惠同学为第一届硕士班学生,亦为本系日间部二专及二技毕业生、具有女子美发,美容,男子理发三张乙级技术士,日前参加“2016国际文创杯设计竞赛”亦荣获男子平头静态作品(假)第一名及面具静态作品第一名。此次以“发型视觉艺术应用于时尚风格之研究-以18岁男生为案例”论文主题发表论文,即荣获第一名,可谓实至名归
为深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认真落实“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教措施要求,切实帮助我系“学习困难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身学习动力,10月24日下午,电力亚盈体育官方网站在弘文守正楼1215室召开学习困难学生座谈会。会议由辅导员高洁铭主持,电力系主任李文才及学生参加了会议。 会上,李文才逐一询问每名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第一条 化学工程学系(以下简称本系)依据本校研究生学位授予办法第八条规定,订定本系研究生学位考试委员聘任要点(以下简称本要点)。 第二条 本系硕士学位考试委员三至五人,博士学位口试委员五至九人,其中系所外委员至少一人。 第三条 硕士学位考试委员除对硕士班研究生所提论文学科或技术报告有专门研究外须具下列资格之一: (二)担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副研究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