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
本研究聚焦于民国时期的古代文学研究,并以个案研究作为主要方法。1917年文学革命后,古代文学不断受抨击。然而细察民国时期的古代文学研究,会发现无论在研究视域、目的、方法、抑或采用资源,这时期的古代文学研究都与以往的不同;其中,抒情概念元素的置入与提倡是最为触目的一处,而这又与新文学背景息息相关
残雪在中国的读者不多,但在日本非常火热,可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残雪“文坛魔女”的称号不是白给的,她可以说是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发展者。 至于什么是意识流,简单说就是以描写人的心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时间:2022年5月13日下午2:00-3:30 内容介绍:如何立足对马克思哲学和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度诠释,考察两者之融合的历史条件、内在机制和创造性成果,及其在解决现代性问题上的文化优越性;如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与近代中国其他思潮的争论中胜出,并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创造性地阐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思想特质,这些都是我们值得长期探究的问题。本讲座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尝试回答儒马会通的基本问题。 主讲人简介: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四个一批”文化名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西方绘画的主体历史经验,从早期服务于神和宗教,中世纪之后逐渐转变为服务宫廷与贵族,到十八世纪后开始面向人与自然,民主化、自由与个人主义,虽然绘画的语言与风格自觉隐现,但绘画的对象和内容自始至终处于绘画的外部。现代主义革命所带来的成果,是将绘画本身变成了绘画的对象,将绘画导向了自身的内部。自印象派之后,表现主义、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新具象、新表现…乃至超越绘画、反对绘画,绘画革命所导向的,不是得出绘画已死的论断,而是绘画自身的解放,是关于绘画的绘画,绘画自身成为绘画的对象
谢天赐 1948年生于广东阳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参事室)馆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 谢天赐大写意花鸟从传统到当代转换的新突破 在传统与当代激烈碰撞的动荡中,谢天赐带着希望和梦想,用数十载的笔墨磨炼,以...查看全文 在传统与当代激烈碰撞的动荡中,谢天赐带着希望和梦想,用数十载的笔墨磨炼,以荷花题材为突破口,概念重组,运用泼墨构成大写意阐述哲理和佛意,以不断变化的空间错觉,成功地使花鸟画的古典图式走向当代形态。在荷花题材的成功,伸延到花鸟画的众多领域,作品随意随形,浑然一体,张扬着时代精神。形成了谢氏花鸟画独特强烈的艺术风貌
社会生活变动不居,社会学亦不可停滞不前。今天的社会学,理论视角极为多元,研究议题广泛多样,方法也不拘一格。在这一领域中,比较核心的是基本概念及观点的运用
下文摘自Rafael Moneo的哈佛八讲: 这个较大的案子,波多建筑学院于1996年完成。这个作品大概是最足以清楚代表西萨执业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一个建筑中的建筑:这可能是一种方法,用来诠释一个致力于教育这门专业的学校
1945年8月8日,散文学、教育家、学者谢六逸逝世,终年47岁。 1948年8月8日,晋察冀边区文联与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在石家庄联合召开文艺工作者会议。会议决定两个边区文联合并,成立华北文艺界协会
当谈到福柯时,笔者已预算一定有人指控我对福柯的理解是错误的。正如我在以前的论文指出:“傅柯的思想很复杂,不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而且包含很多看起来互不相容的元素,但我们若了解后现代精神对差异、断裂、游戏和创新的喜爱,这也不足为奇” 。[1] 事实上在当晚讲座的笔记中我也指出有“2个Foucault:激进─权力皆恶(Incoherent!);较温和─权力皆危险,但有时也是合法或有需要的(Acceptable)”)(页4)
时间:2022年12月17日(周六) 上午9:30-11:30 在许多意义上,我们都可以将发生在17世纪的科学革命理解为西方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事件。作为一个事件,或者,更好的说法是,作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科学革命催生了现代世界并成为“现代性”的标志。作为这一历史性“转折”的后果,我们生活的世界,与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托马斯主义所滋养的世界有了不可化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