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
在这场极为内在又颠覆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集体决定论中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被决定的。 迪迪埃·埃里蓬(Didier Eribon,1953—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史家,法国亚眠大学哲学人文科学学院教授,美国伯克利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客座教授,在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很多作品被认可为经典,如《米歇尔·福柯传》《回归故里》《少数派道德》《逃脱精神分析》《亦近,亦远——列维-斯特劳斯谈话录》等,被国际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弗曼的《劳动与垄断资本》一书出版以来劳动过程理论的研究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渗透到了劳动经济学、工业社会学、组织理论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很多批判布雷弗曼的学者认为其研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忽视主体性的缺陷于是他们将认同、性别、年龄、种族、公民权、国籍等问题引入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理论并借用福柯"自我政治"的后现代主义分析范式和话语来强调劳动过程中的"规训"弱化传统马克思意义上的"剥削"。这波后现代主义思潮引发了劳动过程理论圈内进一步的辩论从而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和对阶级分析的强调重新带入了人们的视野
2020年9月1日早上9:30,哲学社会学院第93场名家讲座、社会学一流学科建设专题座谈会在东荣大厦908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基地主任刘少杰教授作了题为《信息化时代的新经验基础与社会学研究方式的创新》主题发言,随后与社会学系教师进行座谈。田毅鹏院长主持本场讲座
本书从微观层次上探索知识的生产方式,如何在塑造着其研究对象的同时,也在构筑着创造这些历史的不同主体,以及这些知识如何与各种其他层面的技术配置互相动作。 Discipline这一概念除了学科之外,还有另一重意义,就是福柯所指的规训方式。这个专辑便是从disci—pline同时作为学科和规训方式这个角度出发,探讨“知识—权力”体制的构成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弗曼的《劳动与垄断资本》一书出版以来劳动过程理论的研究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渗透到了劳动经济学、工业社会学、组织理论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很多批判布雷弗曼的学者认为其研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忽视主体性的缺陷于是他们将认同、性别、年龄、种族、公民权、国籍等问题引入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理论并借用福柯"自我政治"的后现代主义分析范式和话语来强调劳动过程中的"规训"弱化传统马克思意义上的"剥削"。这波后现代主义思潮引发了劳动过程理论圈内进一步的辩论从而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和对阶级分析的强调重新带入了人们的视野
还在用传统的方法阅读英语报刊文章?还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主题思想、判断作者意图?你的阅读方法该进阶了!《英语报刊阅读进阶》将带你踏上社会建构主义的高地,运用话语分析的利器,划破英美主流报刊时文中的“现实世界”。在这里,你将透过纳西瑞玛人的身体仪式发现语言的力量。在这里,你将走近索绪尔、德里达、福柯,看他们如何破解符号与现实、理性与解构、话语与权力的迷局
与老子“以身观身”(第五十四章)的说法不同,“以身观心”是策展人造出来的一个概念。用来说明或指称,在李伶美、刘冰和佐藤令奈三位女性艺术家作品中观察到的一种“身体”的现象。这种“身体”现象与艺术家关于“东亚”社会近二十年来的想象有关
当谈到福柯时,笔者已预算一定有人指控我对福柯的理解是错误的。正如我在以前的论文指出:“傅柯的思想很复杂,不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而且包含很多看起来互不相容的元素,但我们若了解后现代精神对差异、断裂、游戏和创新的喜爱,这也不足为奇” 。[1] 事实上在当晚讲座的笔记中我也指出有“2个Foucault:激进─权力皆恶(Incoherent!);较温和─权力皆危险,但有时也是合法或有需要的(Acceptable)”)(页4)
(介绍摘自新华社上海8月26日电) 哲学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从古希腊诞生第一位哲学家泰勒士起,外国哲学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历程,流派纷呈、思想丰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许多不朽的精神财富。 20年前,著名学者冯契和徐孝通先生,挑起了主编《外国哲学大辞典》的重担
这本书也是在法国出差时看完,是我读的福柯的第一本书,大受震撼,叹为观止,欲罢不能,相见恨晚。福柯是法国思想家、社会学家,上世纪人,只活了50多岁就死了,在很多法国大学教过书。其擅长抽象思维,思想深邃,文笔惊人(看看他写的书才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