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
工程行业一向发展前景佳,入读相关学系的学生不愁出路。香港城市大学(城大)电机工程学系历年来培育多名工程界英才,近年亦有不少校友投身创科行业。毕业自城大电机工程学系的符智博(Victor)及杨广业(Kelvin),两人均凭借自身所学,勇于迈向创业路,成功地闯出一片天
香港城市大学艺术硕士(创意媒体)课程现正开放申请中! 作为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十大专业学院之一的创意媒体学院(School of Creative Media)致力结合艺术与科技注重探索与创新是亚洲区内数一数二的国际化创意教育枢纽。学院集结了国际一流的媒体艺术家、研究人员和学者他们勇于打破领域界限创作媒体艺术和追求创新学术成果。 创意媒体学院(School of Creative Media)的两大硕士课程:文学硕士(创意媒体)以及艺术硕士(创意媒体)
企业进入 Web3.0 领域需具备操作加密货币交易及去中心化交易所知识,随着发行加密货币的需求增加,学习发行加密货币可以令企业自行管理自己的加密货币。 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大单元,包括发行加密货币的原理、发行加密货币获利的原理以及加密货币市场操作需知。希望学员在课堂上能够对加密货币交易有更清晰的认知,除了帮助在工作上的发展,亦明白当中所需要承受的风险
台大管理学院成立于1987年,在历任院长的辛勤经营下,发展迅速。管理学院汇集国内最优秀的教师,现有专任教师皆毕业于世界名校,师资阵容达国际一流水准;近年更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研拟多项国际化发展策略,使本院持续荣获国际肯定,包括:于2010年通过AACSB认证;2016年通过AACSB再认证,并于2016/2017年度在Eduniversal机构公布的全球**商学院评比中获得五棕榈奖的最高荣誉,为台湾唯一连续九年获此殊荣之商学院,大幅提升本院之国际地位。 为提升管理学院与国际名校之学术资源交流,2010年起本院积极迈向全面国际化,推动学生交换计划及大学与研究所之双联学位,如Wased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Kyoto University 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袁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Nature集团《Scientific Reports》编委。1994年获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此后在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先后在香港浸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DNA芯片的研究;1999年至今在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及在研的国家及部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际重要刊物(如《Anal. Chem.》、《Chem.-Eur. J》、《Chem. Commun.》、《J. Org. Chem.》、《An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Small》、《J. Mater. Chem. A》、《Nanoscal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Biosens. Bioelectron.》等)上发表了SCI 收录论文4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文章170余篇,个人H因子44
这篇文章介绍香港地区的唐代文学研究,以香港学人为“单位”。至于体制方面,则沿用年鉴以往的做法,依体裁为次序,介绍区内学人于唐代诗词、散文、小说、翻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各项分类下先通论后专论,介绍次序,按研究专著、期刊论文及会议论文等项排列
香港城市大学开设了50多个修课式硕士课程,提供多元而广泛的学科领域,以配合学生的个人兴趣,专业追求和事业发展。学生将以修读课程的形式接受创新和深入的教育,部分课程需要完成项目或论文方可取得学位。研究生院提供全日制、兼读制或混合制这三类模式课程,学生可在一至两年内,按要求完成相应课程的修读学分
李京廉,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句法学、英汉语对比研究。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香港融乐会由社工王惠芬(Fermi)于2001年创立。 今天的融乐会已扩展为有六位员工的机构,由不同界别成员组成的董事会 (执行委员会)管理。 谢永龄博士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展平等机会、多元共融
薛泉,男,博士,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2011)、IEEE Fellow (2011)。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微电子学院院长、广东省毫米波与太赫兹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担任国家6G技术研发总体专家组成员(为华南地区高校唯一的成员),广东省通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2实验室天线首席科学家(2020起)。曾担任IEEE 微波理论与技术学会 (MTT-S) 行政委员会委员,现为IEEE MTT-S Fellow评审委员会委员;曾两次获邀担任国际著名大奖“京都奖”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