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体
权威解读!为什么他们获得了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开创性发现,解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气适应过程的机制。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贫血、腰腿疼,这样的问题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似乎不算稀奇,然而有一种血液肿瘤却悄悄地隐藏在这些不稀奇的症状背后,那就是多发性骨髓瘤。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有着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漏诊、误诊的患者并不鲜见。 提到多发性骨髓瘤,很多人感觉陌生,然而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却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高居第2位,仅次于淋巴瘤
发布时间:2020-09-07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者也 卢绍庆38 日前,国际著名细胞生物学杂志《自噬》(Autophagy)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药学院陈忠教授、张翔南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研究中首次揭示了BNIP3L的泛素化降解是永久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自噬缺失的重要原因,发现通过抑制BNIP3L泛素化降解实现线粒体自噬的重启可能是永久性脑缺血的潜在治疗新策略,并为将卡非佐米用于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缺血,是一类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造成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
淄博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创建于1980年,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拥有两个病区,80张普通病床、6张骨髓移植床的医院重点发展学科,年住院人数2000余人,目前已成为鲁中地区血液系统疾病医教研中心,承担着鲁中地区血液疑难病诊治及急危重症救治任务。本学科具有先进的医疗、预防、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具有与国内先进水平就近交流协同攻关的能力。以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采用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目的:观察顺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切除修复基因-1(ERCC-1)的转录水平.结果:骨肉瘤细胞存活率蛋白酶体抑制剂与顺铂联合作用比单独顺铂作用低细胞显示出更特征性的凋亡形态凋亡率高从(14.37±2.37)%上升到(50.93±4.84)%(P<0.01).顺铂单独作用能增加ERCC-1的转录水平顺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作用后ERCC-1转录水平有所下降.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增强顺铂杀伤骨肉瘤细胞和诱导骨肉瘤细胞的凋亡.这可能与降低ERCC-1转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