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体
乳癌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延迟检测常难以治疗,一旦转移现有治疗药物的疗效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找出新的分子生物标记应用于早期致癌微环境诊断、乳癌发生及乳癌转移治疗。 泛素存在于细胞内及细胞外体液中,参与重要的细胞功能
权威解读!为什么他们获得了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开创性发现,解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气适应过程的机制。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9月16日发表美国一研究小组的报告说,该小组发现了两种可以破坏结核杆菌防御系统中蛋白酶体的化合物,这一成果有望用于开发更有效的结核病疗法。 康奈尔大学教授卡尔·内森领导的研究小组对2万多种物质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有两种化合物可以破坏结核杆菌的蛋白酶体。对猴子及人体细胞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两种化合物只破坏蛋白酶体,而对作为宿主的猴子细胞和人体细胞不会造成任何损伤
权威解读!为什么他们获得了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开创性发现,解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气适应过程的机制。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权威解读!为什么他们获得了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开创性发现,解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气适应过程的机制。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2006年8月进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工作至今,从事靶向蛋白酶体、激酶、表观遗传调控关键酶等抗血液肿瘤候选药物发现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得1项临床批件,3个化合物进入系统临床前评价、申请相关专利10余项;同时开展包括内质网应激在内的与血液肿瘤密切相关的关键信号网络调控为靶点的细胞高通量筛选模型建立、小分子活性化合物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一定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SCI研究性文章30余篇。 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和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正承担1项院先导A课题、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基金和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人体的昼夜节律系统包括中央节律钟(central pacemaker)和外周节律钟(peripheral clocks)。中央节律钟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神经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i,SCN)),其通过接收光信号进而调控生理和行为的昼夜节律。外周节律钟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外周组织以及细胞中,其主要受到进食行为的影响
权威解读!为什么他们获得了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开创性发现,解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气适应过程的机制。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泛素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介导了真核生物体内80%~85%的蛋白质降解。此外,泛素化修饰还可以直接影响蛋白质的活性和定位,调控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转录调控、DNA 损伤修复以及免疫应答等在内的多种细胞活动
2020年5月27日我院钟波教授在国际权威杂志Cell Research(IF: 16.3)上在线发表题为“USP29 maintains the stability of cGAS and promotes cellular antiviral responses and autoimmunity”的学术论文(论文链接:[URL]。该文阐述了去泛素化酶USP29通过去除cGAS上K48链接类型的泛素链,抑制其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维持cGAS的稳定性,从而促进抗病毒天然免疫及自身免疫。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张强为该文的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