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
《数据采集与处理》(CN32-1367/TN,ISSN1004-9037)是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反映信号处理、测试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的科技成果,为中文核心期刊(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荷兰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INSPEC数据库收录。并是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计算机应用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电子科技文摘(光盘版)等多种国内外著名检索刊物列为统计源
摘 要:本文先在发展水平落后和复合型人才缺乏相关方面,对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简析,然后在智能化、集成化、规模化和个性化相关基础上,详细分析与阐述电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社会逐渐进步之下,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尤其是在农业方面,电气信息技术的使用产生了农业信息技术,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存储以及处理,其能够为农业研究人员和生产者提供技术咨询和自动调控等相关的服务。此外,其还在航空、工业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使用
2017年9月22日,“公大星图”奖学金和“雪域雄鹰”助学助困基金捐赠仪式在木樨地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航天星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捐赠28万元,其中25万元设立 “公大星图”奖学金,用于奖励我校研究生智力扶贫支教点的当地优秀中小学生,3万元投入我校“雪域雄鹰”助学助困基金。“雪域雄鹰”基金是我校于今年设立,由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募集资金组成,专门用于资助遇到特殊困难的在校藏区学生
现因工作需要,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决定公开招聘离子源室工作人员四名。 1.离子束技术:负责强流高电荷态金属离子束技术,负责离子源的运行与维护,1人; 2.电子学及电气技术:负责LEAF仪器平台的电子学及电气技术,负责离子源的运行与维护,1人; 3.离子源技术研发:负责激光离子源技术研发与控制系统集成开发,1人; 4.靶系统研发:强流高功率离子束剥离靶系统研发,1人。 应聘条件: 1.专业要求:核技术及应用、加速器物理、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光电工程
本分类有以下14个子分类,共有14个子分类。 医学 (26个分类、36个页面) 哲学 (8个分类、16个页面) 地震学 (1个分类、4个页面) 形式科学 (2个分类、1个页面) 物理学 (1个分类、9个页面) 生命科学 (4个分类、8个页面) 生物学 (11个分类、27个页面) 电子学 (1个分类、9个页面) 社会科学 (25个分类、80个页面) 科学史 (1个分类、1个页面) 自然科学 (13个分类、5个页面) 计算机 (28个分类、73个页面) 计算机科学 (3个分类、7个页面) 此页面最后编辑于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00:44。 本网站文字内容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许可协议授权,可能需实行附加条款
京都奖是国际科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分为先进技术、基础科学以及艺术与哲学三大分支奖项。 京都奖(KyotoPrize)由日本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捐资设立。 这一国际性奖项用于奖励那些为人类科学和文明的发展、为深化和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作出显著贡献的人士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南昌市将如何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南昌监控预测,随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速,南昌智能安防市场规模会在2018年得到大规模发展。 近来,以“高端制造+互联网”作为技术支撑的“智慧城市”逐步落地,作为智慧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智慧社区的建设或被南昌市提上议事日程
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大致包含了哪些? 电子元器件会比较官方的话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大致讲一下所包含都有哪些, 先说电子元器件的三大巨头。 2.电容,电容是电路设计中用的比较多的电子元器件,它可以起到滤波,储能等作用! 3.电感。电感和电阻电容一起,是电子学中的铁三角,它是以磁场能量的形式来储存电能量
近日,我校理学院邹军教授因在半导体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无线电电子学、纳米物理学和信息技术问题学部)外籍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成立于1990年,由俄罗斯多位知名学者及科研机构发起成立,是俄罗斯三大跨行业最高学术权威机构之一,1995年1月获得联合国正式认可。现拥有24个学部、1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70余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30多名俄罗斯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以及包括多位中国两院院士在内的48个国家的外籍院士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编程与调试、自动化生产过程的运行与管理、工业机器人及其智能装备集成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高等数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机器人概论、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机构学、电气控制及PLC、机器人驱动与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及仿真、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应用等。 技能证书: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各类加工设备操作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