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奖
报告摘要: 多任务进化优化算法是一种不需要问题的数学性质并且可以执行全局优化的进化算法。更重要的是,多任务进化优化算法同时处理多个优化问题,并可以自动实现不同问题之间的知识转移。因此,它是实现辅助优化问题和目标优化问题之间知识转移的有效方法
女 微电子器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1969年11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福建南安
医学学士。福建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福建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成员、福建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分会委员、福建心电学会理事、福建省康复技术工程学会心肺康复分会委员、厦门市医学会心电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35年
依据《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学院专职科研系列岗位履职要求实施方案。 专职科研队伍岗位的履职要求由岗位职责、履职基本要求、任期目标和承担常规工作任务要求等四个部分组成。 承担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项目的申请、研究和开发,或承担重要平台、重大工程建设任务,或承担高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闻坤 解树森)昨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揭晓。深圳企业和科研机构获得14项国家科技奖,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连续九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凸显了深圳企业的持续创新活力。 深圳大学参与完成的“道路路面动态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华为参与完成的“天线多频技术及多模移动终端的应用”;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碱木质素的改性及造纸黑液的资源化高效利用”;深圳市国微电子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高能效动态可重构计算及其系统芯片关键技术”等四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公规院)成立于1954年,原为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99年改制并入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现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成立6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不懈探索和持续创新,公规院实现了实现从单一产业链到全产业链(规划策划、可行性研究、投融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资产处置)、从国内到国外、从公路到大土木行业的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全过程一体化咨询服务产业格局。 公司拥有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工程咨询甲级证书、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证书、城乡规划甲级证书、国土规划甲级证书、工程设计公路行业甲级证书、工程设计市政行业甲级证书、工程设计建筑行业建筑专业甲级证书、公路水运检测桥隧专项甲级证书、公路及桥梁工程施工监理甲级证书、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资质,同时是代政府部门审查评估单位和商务部对外援助项目咨询单位
鹿山新材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强,一贯奉行“科技因您而变”的创新理念,带领公司研发人员创造性、超前性地研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鹿山新材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每年投入大量研发费用用于新产品开发、研究、实验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新技术的产业化及人才资源的引进。 鹿山新材自创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投入充足的科研经费于技术研究和设备更新之中,并调配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公司科研创新事业发展,公司在科研成果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得到相关政府部门及客户的认可
理学院是学校首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重点建设单位,有电子信息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1个,自动化、应用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4个。其中自动化专业于2013年获批陕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时获批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自动化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于2018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专业
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而未能颁发给已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引起舆论关注。《北京青年报》昨日刊发评论《最高科技奖空缺的双重遗憾》,指出在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对此只能表示遗憾的后面,其实还有很多遗憾。 评论认为,这次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果不是单独给予屠呦呦一个人,而是给予青蒿素发现的成果,本来是可以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既对科学家进行奖励,又可以对更多的参与青蒿素发现的科研人员予以补偿的,因为国家最高科技奖并不是像诺贝尔奖那样只能奖励最多三个人,而是可以奖励给集体,之前已经有例可循
以员工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需求和良好的体验为导向,以医疗质量和安全为核心。 技术顾问南通大学兼职教授 江苏省医院会第六届精神病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法医学会会员,南通市226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通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专家组成员,南通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首批专家。从事精神医学临床诊疗、教学、科研、司法精神病鉴定与精神病的康复预防等工作26年,曾先后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修在全国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全国、省、市科研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