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
从古代艺术到现代艺术,作品的主题并不拘泥于在某些种类上。具象与抽象,写实与写意,神话与日常,一代代的艺术精神的反叛,令被描绘的内容不断突破观者的思想边界。 在古典艺术中,日常物品出现在作品中通常是静物写生, 但并不是学院派主流,宏大主题比如圣经故事,神话和历史题材是指定内容
“挪用”(Appropriation),在艺术史的发展上可被视为是“使用借来的元素,创作新作品”。艺术家从其它文化、艺术史、流行文化、或已被创造的视觉及非视觉文化中“挪用”以创作,包括主题、象征、人工制品、现成物、影像、声音、物件、形式或风格。艺术家经常透过“挪用”手法“意有所指”,表达、评断对当代艺术、政治、宗教、社会、人文的看法
古典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卖萌主义、发嗲主义、耍赖主义、么么达主义、后么么达主义、可爱主义、超可爱主义,融化你的主义 大师们玩泥巴、锯木头、刻石头、甩颜料、割画布、养花养草、画虾画蟹、做大玩具建小房子、彩色点点满世界贴、制造童话世界,简直就是孩子, 孩子们在地上画、在墙上画、在大师的作品上画、下笔苍劲有力入木三分如有神助、废寝废食废笔废纸、忘情忘我直至无人之境,简直就是大师 大师们为了像孩子们一样画画用一辈子的时间,孩子们大师一般的出手只用一个冰淇淋就能折腰,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谁是大师,为什么致敬,没有想过为什么画画,他们是天真派和无邪主义 孩子们都渴望长大成人,成人们又渴望那两小无猜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都是孩子长大成人,两鬓斑白也藏不住心里的那个孩子,就在金秋十月,中国美术馆对面,忘记艺术,忘记大师, 在无墙无界无边无际的不是美术馆,为天马行空的想法开路,和无拘无束的心灵游戏
生于广东。15岁时赴美依亲,不久便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1925年进入加州美术学校习画,受教于皮亚佐尼与欧特斯.欧菲德,并与后者成为好友。1926年协助华人在旧金山成立现代艺廊,同时举行首次个展
曼·雷(Man Ray,1890—1976),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达达主义奠基人,超现实主义者,全方位的艺术天才,从事摄影、绘画、雕塑、电影、版画和诗歌创作。他大大扩展了摄影艺术的领域,开辟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被认为是当代摄影史上最重要的先驱。 本书详细介绍了曼·雷与杜尚、毕加索、布勒东、艾吕雅等艺术家之间动人的交往,以及他与其女神吉吉和李·米勒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位艺术家如何努力地维护他的创作自由,有时要反对所处时代的主流观点,保持特立独行
小号演奏家托马斯·冈什与贝司演奏家吉奥尔格·布莱恩施米德有很多相同之处:来自于奥地利东北部;曾经都是古典音乐家,但是不满足于单一的风格;热爱甲壳虫乐队,巨蟒组,爵士乐和托马斯·伯恩哈德;长时间的狂笑;达达主义;玩儿文字游戏和喜欢做鬼脸。 然而就是上述这些特性,形成他们自己的风格,常年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 1999年至2006年,托马斯和吉奥尔格同为维也纳艺术乐团(爵士大乐队)的音乐家
薛松擅长使用“拼贴”的艺术表现手法,其内涵可以追溯至乔治•布拉克和毕加索所发起的立体主义,他们以多重角度的拼贴组合方式表达出绘画主体,呈现纯粹形式上的突破。接续的未来派更赋予拼贴艺术作品宣传时代精神的意义。到了达达主义,拼贴发展出更多的内涵,在观念、技法上更加多元与更具突破性
塞萨·埃拉(César Aira、 [ˈse.saɾ ˈai.ɾa][1],1949年2月23日-)是阿根廷作家和翻译家,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科罗内尔·普林格尔(Coronel Pringles)。 埃拉已出版了一百多篇有关故事,小说和散文作品。 至少从1993年以来,他每年出版两到五本中篇小说[2]
平面设计的风格应该是一个十分难以准确定义的问题,因为平面设计服务于所需要表达的信息,会根据不同的诉求,选择最合适的设计语言和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 以视觉传达为目的,风格服务于视觉传达,所以往往一个平面设计作品会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视觉风格结合,但有时它们又不属于任何风格,所谓的平面设计风格往往是由于所传达的信息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的。 比如要表达古诗词所以刚好需要中国风元素,但中国风并不是只有平面设计里才有的风格,也不是被平面设计所创造出来的风格
任何对当代艺术略感兴趣的人,多少都会听过杜象(Marcel Duchamp,1887- 1968),1917年,他把署有R·Mutt之名的小便器送至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虽当年未获展出并被隐藏起来。展览结束后,《泉》也就遗失了。但这在当时的艺术界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对“何谓艺术”作出激烈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