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ced
上午9:30 振动噪音科普专栏-2.专家-王柏村教授 No comments 声音无所不在,有交通的汽机车声音、甚至飞机的声音,有大自然的风吹草动声音、虫鸣鸟叫的声音,有美妙动听的音乐,来自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歌手欢唱的声音。那么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的产生机制是什么?这个单元就来谈“声音如何产生?” 要谈声音的发声机制,可以参考图示,从SPR来说明: 1. S是Source,声音的音源、或是振动的振动源。 3. R是Receiver,收受者,就是接收、感受到的声音或振动,R也可视为Response,振动或声音的响应、反应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因此,CIK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
传统的荧光分子多数会有聚集诱导淬灭效应(Aggregation Caused Quenching ACQ),限制了其应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AIE)荧光分子不同于传统的荧光分子,在聚集的条件下产生荧光,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背景荧光较低等特点。在生化分析中应用AIE分子,可以免去在细胞、细菌等荧光定位中多次洗涤去除背景荧光的步骤,还可以实现快速和清晰荧光定位的目的
150NK细胞是自然杀伤细胞,是来源于造血细胞的一种大粒状淋巴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密切关系。 150NK细胞可直接清除衰老细胞,同时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其对衰老细胞的清理能力,从而延缓衰老
环医中心为纵向整合学校推动“教学研究特色发展”之目标,将于107年10月23日邀请美国史丹佛大学-陈哲宏博士至高医分享‘ALDH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aldehyde toxicity-induced human disease’。本次演讲欲透过陈博士从酒精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及 ALDH2 相关研究证据、 卫教宣导方式及戒烟卫教经验等面向,提供与会者多项新知,并发挥学生创意,激发其投入社区卫教的热忱及活动意义,并期望能将此特殊的健康及科学议题导入为学生的教科书教材,让我们的下一代能深刻认知 ALDH2基因缺陷对健康的冲击。
6月29日,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Alex A. Volinsky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下午3点整在工科楼1111做了一场题目为“Ductile Substrate Cracking Induced by Brittle Film Fracture”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1968年出生,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擅长脑血管病、肌肉病和肝豆状核变性。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师从于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家陈清棠教授。从事神经病学专业十余年,擅长肌病、脑血管病的诊治等
时间:2019-12-24浏览:1818来源: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处作者: 近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设计系武永霞博士以第一作者在力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发表的学术论文“Dewatering-induced building settlement around a deep excavation in the soft deposit of Tianjin China”入选新一期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高被引论文,被引用次数为其学术领域最优秀的前1%,科研成果得到同行认可。 该论文对天津超深基坑开挖过程的实测建筑物沉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与其它地区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面沉降及建筑物差异沉降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天津地区软土固结对地下水位的变化反应灵敏,且水位降低前提下土体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由于所工作的场所中存在着超过85分贝的噪声,因此,每次进入现场时,都会仔细地佩戴好耳塞。 因此,当有一天,有人问我:“你会佩戴耳塞吗?”我当然非常不屑地回答:“会呀!怎么不会呢!都戴了好多年了!” 不过,我突然意识到,我头脑中所描绘的正确的佩戴耳塞的方法似乎和我每天实际佩戴方法的不同!我的确会仔细地搓细耳塞、仔细地放入耳中、耐心地等待它回弹,可是,我真的从没有“用另外一只手绕过头顶,将耳朵向后上方拉起”。 因此,我决定实际体验一下,这规定的方法与我平时的方法在佩戴效果上是否有所不同
今天在《京港学术交流》第117期第3-7页(ISSN1684-7261),看到了这个香港学者专访报道。 报道写到“在2017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凭着对“聚集诱导发光”的创新研究,勇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早在2001年,唐院士团队偶然发现“聚集诱导发光”(AIE: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现象,并经不断反复探索及研究,在2012年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列为研究专题,团队更在此领域发表多篇重要文章,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