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京港学术交流》第117期第3-7页(ISSN1684-7261),看到了这个香港学者专访报道。

报道写到“在2017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凭着对“聚集诱导发光”的创新研究,勇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早在2001年,唐院士团队偶然发现“聚集诱导发光”(AIE: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现象,并经不断反复探索及研究,在2012年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列为研究专题,团队更在此领域发表多篇重要文章,影响深远。”

“唐本忠院士团队偶然发现AIE现象时,唐院士也吓了一跳,后来经过反复验证和讨论,他们才证实AIE的特性。从此以后,AIE这个新平台开始大行其道,在化学检测、化学感测器、OLED等方面,AIE的技术价值都很高。”

又在网上看到了以下报道:

报道中写道:“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 中科院院士 唐本忠:单个分子它完全不发光,聚集之后它的发光效率非常高,学生偶然看到这个现象,我们觉得很有意思,然后就想办法去理解它。这个创新研究偶然发现与科学发现的案例值得记录下来!

我们应该学习唐院士的敏锐观察能力、渊博专业知识和长期投入精神,把偶然发现变成科学发现,为国争光,造福人类。这也是大学教授吸引、带领和指导学生做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和效果。高水平、勤奋和负责的导师可在指导众多学生做科学研究时候,根据某一或某些同学的偶然发现,就可以上升、提炼和总结到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