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助人
很多人说残障者是“弱势社群”,这是谁造成的“弱势”?不是残障者,是“环境”所致。自强协会肯定每个人的价值,不分健全残障。我们相信机会均等、彼此接纳、合适配套,残障者也能自强起来
两人在做义工时相识,有着共同的理念,都想要自助助人, 后来也踏上成为咨商师的路,以此来延续助人的心愿。 两人虽有不同的特质和专长,但信守着共同的生命哲学。 双方在学习东西方疗愈的过程中, 不断觉察和整理自己,也常常讨论和共享
罗陈楚思女士的后人为秉承、延续及发扬罗女士生前“关心弱小、慈善为怀”的信念而创立宏施慈善基金。并于2001年10月22日成立,为香港注册慈善团体。取其宏扬罗女士的遗愿及思想,施赠爱心与关怀予弱势社群的意思
我喜欢萨提尔模式,不单因为这是一个全人的治疗取向,包容了一切当代治疗的理念与技术,举凡认知行为学派、人本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取向、经验性心理剧过程、完形概念与技术、后现代主义治疗精神等等,更因为这个模式接纳人性,贴近人内在的心路历程,治疗师能以此自助助人,不但增权自己也疗愈他人。萨提尔模式并不因文化差异而有所隔阂,不同文化族群反而使我们更能学习去尊重自己和他人内在深层渴望──被爱、被重视、自由、快乐、自我实现等普世皆同的人性需求。…将此模式运用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每个人和每个家庭中独特的资源与韧力,来开启新的视野、掌握新的可能性、并找到个人与家庭关系的平衡
社团法人台北市心生活协会成立于民国92年7月,在台北市,是继民国七十年代成立的台北市康复之友协会、和民国八十年代成立的台北市心理复健家属联合协会之后,第三个以重大精神疾病族群(分裂症.躁郁症.重郁症)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精神公益组织。 心生活协会的发起人,全部都是市井小民,这群精神疾病的患者与家属(包括重症及官能症),没有显赫的背景、不是达官显贵、不是社会名流、也不是知名的医界专业人士;我们以自助助人的热诚成立了这个协会,除了希望能够表达自己的心声之外,原本也无所求。 我们发现,家属们在陪伴患者及处理疾病问题经年累月的体验中,空有理想、理念,却无法传达到服务体系,同时成立一个组织开门七件事样样都要钱;所以为了有机会可以进入政府及服务提供者的场域表达心声,同时也是为了筹措会务费用,首任理事长金小姐开始尝试撰写政府服务案的计划书,递件申请各类补助款,依照补助来源的要求,逐年安排提供直接性(个案服务)及间接性(活动与课程等)的服务
“哪里堵得慌呢?你可以试着把手放在觉得堵的地方。来访者的手轻轻地按在胸的正前方。 “现在你能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吗?” 这是发生在昨日性格注册分析咨询师课堂上的一幕,洪新老师和学员之间的一场访谈展示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