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
      知行合一,简称知行,是明朝政治家、哲学家王守仁阐述的一种哲学
      
      
      
      
  知行合一,简称知行,是明朝政治家、哲学家王守仁阐述的一种哲学与世界观的方法,其为心学的核心理念之一[1]。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有名的文学家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有名的文学家,他们为社会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也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供后人解读,朱熹就是其中一位。说起朱熹,大多数人只是大概有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他吧! 朱熹生于113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朱熹是宋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人尊称他为“朱子”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