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
乌镇观察:波澜壮阔发展25年,互联网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浙江乌镇10月21日电 (记者 刘育英)2019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的25周年。正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互联网如何改变了中国,未来互联网将如何发展?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的话题。 互联网是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所以,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多分布在黑河-腾冲线以东. 黑河—腾冲线,即瑷珲-腾冲线,或胡焕庸线(英文:Hu Line),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该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原名“瑷珲”)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市(地级市),大致地划分出了中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
钟茂初委员:建议将“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为“西部新发展战略”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项佳楚)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带来一份《关于适应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草案)适当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案》。他建议,将“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为“西部新发展战略”。 “作出这一调整有其必要性
Abstract 大气霾污染因其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环境问题PM2.5是中国霾污染频繁的主要原因。过去对国家尺度上PM2.5时空分布的认识主要基于卫星观测因其反演方法的局限性卫星资料难以真实反映近地面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本文基于中国2014年190个城市中的945个监测站的PM2.5浓度观测数据采用空间数据统计模型揭示了中国PM2.5的时空格局
1936年黄国璋主持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与胡焕庸主持的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南北呼应,形成中国地理学上的“南胡北黄”格局。具体而言,北派是以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和清华大学地学系为中心,依托中国地学会,强调欧美地理学范式;南派则是以中央大学地理系和浙江大学史地系为中心,依托中国地理学会,侧重中国本土地理学范式。两派之争始于学术传统和地域分异,继而扩展至地理学会、学术机构、学术范式,以及学术研究的纷争,终以政治收场
按照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人口特征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并分别对各个区域在一定年限内的人口数量增长、人口构成、人口移动,以及人口分布的发展变化所进行的规划。它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全面评价区域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分析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区内人口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适应我国水资源自然地理分布现状本文将胡焕庸线~((1))作为区域分异标准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综合利用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和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与42个细分行业数据构建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模拟分析调整产业结构所带来的节水效益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各行业消耗虚拟水量总计分别为8393.99亿吨~((2))和1731.85亿吨两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行业在虚拟水量的消耗上也有较大的差距;(2)按照2010年各行业用水结构胡焕庸以东区域2010年各行业的虚拟水总量相比2020年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用水总量红线所允许的虚拟水量只有1496.01亿吨的差距;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则已经超越监管红线706.47亿吨如果不改变用水结构二者几乎都不能完成用水总量控制目标;(3)在区域内产值规模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胡焕庸线以东区域的虚拟水使用量可减少945.24亿吨而胡焕庸线以西区域则减少229.17亿吨两者合计共节约水资源1174.34亿吨相当于湖南省2010年全省的水资源总量。可见调整产业结构可以有效帮助各省市完成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同时也成为改善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缓解水资源不足、建设节水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王立彬)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较上年末净增加约130万亩,多年来耕地总量持续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自然资源部3日发布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初步结果显示,以2022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国耕地面积19.14亿亩,较上年末净增加约130万亩;建设用地6.30亿亩,较上年末净增加约440万亩,年度增幅从0.83%降至0.70%。 据介绍,自然资源部组织各地在尊重农民意愿和防止“一刀切”前提下,稳妥开展耕地流出问题排查整改复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