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奖
报告人简介:朱永法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能源光催化与环境催化的研究。承担了科技部973和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国际重点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基础研究课题,同时承担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有关吸附净化材料、光催化材料及其在空气和水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课题
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6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10日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引发热烈反响。科技工作者们表示,将以获奖者为榜样,大胆创新,在各自的领域做出更大的成绩。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他们:一位是隐姓埋名30年开拓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一位是始终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
11月9日,强磁场科学论坛邀请吉林大学刘冰冰教授为论坛第九讲开讲。刘冰冰教授做了题为“High Pressure Induced Novel Structures in Carbon Nanomaterials(高压下碳纳米材料的新奇结构)”的学术讲座,科学岛上多个研究所的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纳米材料与块体材料相比,有着尺寸效应、限域效应和晶界效应等性质
每年5月30日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召开的庆祝第四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第二届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上,我实验室戴民汉院士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表彰奖励在创新争先行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无机化学家 1933年5月4日生于河北邢台,籍贯江西吉安。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及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5〕46号)的要求,经中国气象局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第7次会议审议,决定推荐“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和雷击机理试验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自然植被生产力研究的新理论与方法─中国东北样带创建与模型发展”项目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奖。 现将有关材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1月13日-2016年1月22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推荐项目有异议,可在公示日期内实名通过书面、电话向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反映,逾期不予受理
高分子物理化学家 1955年3月17日生于安徽芜湖,籍贯安徽桐城。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1987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