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府
本物件为韩麟将军与同袍搭乘阿里山小火车照,系韩麟将军与同袍搭乘阿里山铁路画面,系由马祖新村社区49号住户韩麟将军所提供,韩麟先生为前国军少将。 韩麟将军与同袍背上行囊,踏上纵贯阿里山的铁路火车,这日治时期所建设的铁道当时是采矿伐木的运输工具,国民政府来台后的阿里山铁路也成为运输官兵的良好交通工具,部分官兵时常搭乘阿里山铁路往返各个岗位。 阿里山林业铁路的兴建远在日据时期的公元1903年,台湾总督府计划开发阿里山森林,为搬运木材之方便,开始进行勘查、测量及规划设计,于公元1906年(民国前6年),由日本藤田组开始施工,后因财务问题收回官营
1933年,代号鬼魂的奸细主导了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抵抗运。新上任的警卫队长(朴海秀 饰)为了阻拦鬼魂构陷总督,正在家陈总督府内设下抓鬼魂的圈套。就那样,5名嫌疑人被绑架到孤立的酒店,他们是:总督府通疑科监视官村山(薛景求 饰)、记载暗记的担当者次景(李荷妮 饰) 、政务总监秘书百合(朴素丹 饰)、解读暗记的千科长(缓贤宇 饰)、通疑科职员白虎(金东希 饰)
专家称,该画填补了大陆清代早期民间中国油画在实物上的空白。 一位油画家几年前在古董店里购买的一幅破旧油画,最近被确认为清代的中国肖像油画,有专家评价说该画填补了大陆清代早期民间中国油画在实物上的空白,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早民间中国肖像油画。 这幅名为《清代四品武官肖像》的油画长80厘米,宽56厘米,画面上是一位花白胡须、头戴黑色官帽、身穿藏蓝官服,神态安然的清朝官员,从他胸前的补子图案(虎)判断,应是一位四品武官,画面上没有留下落款和创作年代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为支援学术研究工作进行,自1993年筹备处成立开始,即不断挖掘与征集国内外珍贵之台湾档案文献,典藏类型包含家族与民间文书、个人文书与集藏、机构团体档案、旧籍文献等。为长久保存前述重要文化资产,促进典藏内容应用的多元面向,本所持续关注最新资讯科技发展,并融入进行中的数位典藏与内容加值应用工作。 有鉴于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旅券下付及返纳表,对于研究台湾人跨境与移动真实经历的重要性,多年来陆续自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将其复制征集回台,近年来更试图建立旅券纪录数位内容与运用资料分析工具,以突显旅券中的史料价值
花博会期间,台北故事馆也被纳入花博会园区内。可爱小洋楼前的庭院也被改造成五彩缤纷、花团锦簇的英式乡村花园。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台北故事馆,不过这次没有入内参观,就在庭院里走了一圈
平溪线于1921年7月全线完工,原本是台阳矿业株式会社所出资兴建的运煤专用铁路,时官方称之为台阳矿业株式会社石底线,简称石底线。1929年台湾总督府铁道部收购路线,定名为平溪线,经过整建之后开始兼办客运,80年代由于平溪区内煤矿场大多关闭,以及人口流失等因素,平溪线的营运亏损,台湾铁路管理局曾经打算停止营运平溪线铁路。经过地方人士的积极争取,因而保留,为目前仅存的台铁四大支线铁路之一(平溪线、内湾线/六家线、集集线、沙仑线),也成为目前仍继续营运的铁路支线当中,历史最悠久也是风景最美丽的客运支线
(观察者网讯)据澳大利亚七号台新闻报道,9月22日是澳大利亚为伊丽莎白二世举行的全国哀悼日。当天,在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一名男子手举”废除君主制”的标语并将此话写在了吊唁英女王的留言簿上,随后他被警察驱逐出南澳州总督府。 英国女王、英联邦元首伊丽莎白二世于9月8日去世后,英联邦成员国澳大利亚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纪念活动,并将9月22日设为哀悼日,放假一天
从厦语片的“小娟”到进入邵氏担任幕后代唱,凌波在厦语片时代累积了数十部作品,后来接下大公司大制作的“梁祝”、彩色阔银幕,更以全新的身份“凌波”面对观众。 “梁祝”一片使她一举成名,更荣获第2届金马奖“**演员特别奖”。1963年,她首次访台造成万人空巷,还因此出动军警维护秩序;1964年以饰演电影《花木兰》主角获得亚太影展**女主角
“国史馆专题演讲”制度移植与区域差异:“买办制度”的台湾经验(1860-1895年) 过去有关“买办制度”的研究,多重视对买办个人、制度等方面的探讨,虽然有区域买办的出现,亦被归纳至内在相当一致的清帝国买办制度之中讨论。本文透过日治初期台湾总督府调查机构出版清帝国晚期在台湾曾经出现过的“买办”契约,以及台湾总督府档案中有关买办的调查资料,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重新检讨在1860-1895年间台湾曾经出现过的“买办”,作为一个从广东移植到福建,再从福建转移到台湾的制度。南台湾的买办契约中呈现,“买办”出现部分是作为“经营单元”(firm)而非“个人”的性格,更需要与同期出现的“掮客”加以区分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1912年2月,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