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吴大猷(1907-2000),广东高要人。南开大学毕业。1931年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研究补助,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习,1933年获博士学位
本学期专书论坛将讨论张嘉尹院长(世新大学法学院)大作《宪法学的新视野(一)&(二)》,并由台湾大学法律学院陈昭如教授、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王鹏翔副研究员对谈。 内容精彩可期,敬邀各位踊跃参与! 与谈人:王鹏翔(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活动无须报名,请有兴趣的朋友准时入场参加! 简介《宪法学的新视野》系列论文集(感谢张嘉尹院长提供): 宪法学新视野系列论文集在研究议题与研究方向上虽有分歧,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关怀,那就是为台湾宪法学找到一个活水源头,尤其是方法论上的反思,从宪法学基本概念的作用、基本权的功能与理论层面的必然性、结果考量的深层结构,到部门宪法研究取向与宪法学继受的方法与界限,透过这些反省想要表达的是,宪法的解释与适用以及作为其成果的宪法学,并没有表面上的纯粹与自主,法律逻辑与法律论理固然是个中重点,但是无论学术的还是实务的宪法论述,往往受到所处社会环境以及主导的理念价值所影响,欠缺对于自身活动的反省,容易陷入“继受法学”的轮回之中而不自知,也容易以武断而缺乏论理的方式“本土化”,更容易自我满足于学科自主性的幻觉之中而继续封闭下去。在这个努力方向上同样需要跨学科取向的研究,否则方法论上的倡议即成空话,为法学提供更多元的视野,是突破传统法学困境的有用方法,这说明了法律内部跨学科研究对于法学的助益,要去证成跨学科研究对于法学的必要性,则须回到法学的理解本身,尤其是法释义学的知识性质与学科逻辑
本博士班创设于2018年,同年招收两位全职学生,行政隶属客家文化学院,师资与课程则由院内人文社会系与传播科技系之教师负责。 台湾关于客家族群语言、传播、节庆、文化产业、教育、文化治理等族群文化保存的实证经验,在人类文明之长期走向的研究议题上,具有典范意义。客家研究高阶人才不仅有助于台湾之族群文化治理与整体社会发展,更有助于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华人社会,乃至于全球族群文化的理解诠释与和谐治理
主持人、评论人、报告人、发表人等简介: 徐荣崇 : 中华民国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理事长;台北市立大学 历史与地理学系教授。 二、专题报告人简介:(依出场先后排序) 主谈人:刘阿荣:元智大学社政系教授兼通识部部长(人社院前院长)。 与谈人:王琍容:中央大学客家社会所教授
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委请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办理“111年教育部高级中等学校原住民学生人文与社会科学探索营”活动, 一、 本案属教育部“原住民族青年重要教育政策方案”,为培育原住民族社会所需之人才,有效提高原住民族学生参与度,请贵校协助荐派原住民学生报名参加,并酌予交通补助。 二、 活动时间:111年1月24日(星期一)至1月28日(星期五),共5天4夜。 三、 活动地点:台东县原住民文化会馆、台东县延平乡巴喜告部落(台东县延平乡桃源村)
中山植物园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占地186公顷,原名“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建于1929年,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1954年改名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实行植物园与植物研究所“园所一体”体制,1970年划归江苏省,1993年实行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共建。 中山植物园是中国中、北亚热带植物研究中心,是中国最早加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植物园
科技部修正“补助国际产学联盟计划作业要点”部分规定,并自即日生效。 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建工程处谨订于110年9月27日至110年10月1日办理“台北市区路宽8米以上道路平坦度检测委托技术服务”劳务采购之招标文件公开阅览,请查照。 中央研究院征求111年“国家生技研究园区次世代治疗方法转译计划”申请案,自即日起受理申请至110年10月15日止,请查照转知
立法院第10届第7会期教育及文化委员会第5次全体委员会议(事由:邀请教育部部长潘文忠列席就“强化112年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竞赛事宜之督导查核机制”进行专题报告,并备质询。) 立法院第10届第7会期教育及文化委员会第4次全体委员会议(事由:邀请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政忠列席报告业务概况,并备质询。 【3月13日及15日二天一次会】) 立法院第10届第7会期教育及文化委员会第4次全体委员会议(事由:邀请教育部部长潘文忠、中央研究院院长廖俊智、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政忠、铨叙部部长周志宏及行政院人事行政总处人事长苏俊荣列席就“解决高教人才断层危机,如何塑造合理高教人才退休机制”进行专题报告,并备质询
何庆基教授曾任澳洲亚太艺术三年展第二和第三届的客席策展人,第13届德国文献展的国际委员会成员,负责甄选该届的文献展的艺术总监。他曾任香港艺术中心展览总监、上海当代艺术馆创馆创长,现于香港中文大教授文化管理。 双年展、三年展这类大型展览,在二十一世纪初段发展得成行成市,特别是在亚洲,更如雨后春荀到处涌现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