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为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质量和论文写作水平,8月20日,土木工程系召开了“课题研究与论文发表—实战与经验交流”讲座。讲座采用线上远程形式,主讲人为系副主任赵中华教授,讲座由系副主任齐庆会教授主持,校级教改课题、校级精品课、重点课负责人以及相关教师共40人参加了讲座。 讲座中,赵中华首先从“重视教育、教科研工作”这一切入点展开讲述,通过介绍教育部、人社部颁布的相关文件,强调了教育、教科研工作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11月20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超英研究员在生物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植物EJC核心基因的功能与进化的研究”的报告。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
近二十几年来,在自然科学上由于实验技术与数据的撷取/储存进步神速,在人文科学上也由于电话、网络的普及使得各种调查更容易进行,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常具有不确定性或是我们不知其背后的理论,因此统计学在各个学科内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目前,统计科学正以一个科技整合的新学科发挥其对整个学术研究,工商决策与政府决策的重大影响
潘海峰,男,1982年8月出生,安徽蒙城人,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9778818威尼斯官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副主任、威尼斯官网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特聘科研导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18-2019)、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理事、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卫生统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Biomed Res Int学术编辑、《中华疾病控制杂志》英文编辑兼常务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分子流行病学,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Rev Rheumatol、Autoimmun Rev、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等SCI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项目1项等多项科研基金
近日,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下达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划通知,及2022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公示通知,我院共获批7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1项企业联合基金项目。获批的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包括卓越青年团队1项、杰出青年项目1项、青年提升项2项、面上项目3项。 此次立项的广东省卓越青年团队及杰出青年项目,是我院首次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实现人才项目突破
根据《关于做好我校2016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皖社科规划办﹝2016﹞6号)文件精神,《2016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下称《课题指南》),即日起向全省发布并开始受理课题申报。现将我校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6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下称省社科规划项目)申报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研究阐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着力研究解决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研究探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前沿问题,充分发挥智库功能,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为推进理论社科强,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服务。 二、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基础理论研究要有学术积累,突出原创性和开拓性,着力推出引领学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对策研究要重点关注安徽现实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着力推出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一次关于安全理事会年度报告的全体会议上,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穆尼尔·阿克拉姆(Munir Akram)讨论了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他说安理会在过去一年中举行了三次会议,审议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局势。 澎湃新闻曾报道,1月12日,记者在中国知网查询到,徐中民所著的两篇研究“导师夫妇”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发表于2013年第5期《冰川冻土》期刊。 9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2020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公示
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室(Laboratory for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简称 LESC)跟踪当前国际最前沿的高性能数值计算方法进展,以超级计算机为平台,进行工程与科学计算领域的高可扩展并行计算理论、方法和软件研究,为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地面交通工具制造、环境污染评估治理、医疗器械研制、医学病理分析等领域应用问题提供支撑技术、实现方法和评价标准,推动当前大型科学计算重大难点和瓶颈问题的解决。 目前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室拥有一支由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研究生、访问学者组成的高水平专业科研队伍,长期从事高性能并行计算、数值分析和工程数值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经验。团队成员70%员工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袁红英,女,汉族,1970年11月生,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学士,山东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共党员。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 兼任全国青联委员、山东省青联常委,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政府研究室特邀研究员,山东省投资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人民银行企业信用评级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学校特聘教授等学术职务
理论物理学家。1962年7月生于辽宁省普兰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1992年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