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
14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目前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2536名,初步建成“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有效推进了全市的国土空间绿化。 2022年黄石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3900万元,确保全市107万亩生态公益林和77.6万亩天然林面积不减、质量提高。争取上级批准调整优化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地、磁湖风景名胜区范围,自然保护地更趋合理
本文摘要:缅甸投资委员会宣布,能够从缅甸天然林获得原材料的木材加工项目仍将得到批准。投资委员会回应缅甸资源和环境保护部的希望,木材产品已经在增加。新的木材加工企业正式成立后,对木材的原材料市场需求减少,供需平衡受损,整个市场受损,因此此次采集采取了相关措施
“在门口‘上班’?”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国荣乡信阳村42岁的村民周廷群(音)笑着说。周廷群有一个五口之家,她的两个孩子在上高中,另一个在上初中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的对象、形式、监测与评价的核心指标及其权重和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节能技措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原则、步骤、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我国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勾勒出“十三五”时期绿色发展蓝图,也孕育了绿色引擎拉动下的新商机。 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环境质量要明显改善相比较,“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之一,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特别在环境治理领域,明确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可以说,环境保护治理已经逐渐从过去被动式的管理,逐渐转向主动式的宏观治理和全面优化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昨天(30日)发布,截至2019年底,4855个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改革确定的保生态保民生两大主要目标如期实现。 我国从2015年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在保生态方面,改革实施4年多来,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全国国有林场6.7亿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得到休养生息。 在保民生方面,经过改革,职工年均工资达到4.5万元,是改革前的3.2倍
对13万亩森林资源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建成区古树名木保护率达95%以上,对道路绿地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推广率达到50%以上。开展生物物种资源普查,在复兴、界牌、金鼓等9个村开展云南松毛虫、蜀柏毒蛾等森林病虫害防治,飞防面积达2.4万余亩。 二是抓好绿化美化建设
《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印发一年来,贯彻落实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我国天然林保护事业开创全新局面。 2019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草原工作的重要部署,是指导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的奠基性、纲领性文件
●今年上半年,全市康养旅游接待游客402万人次,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10% 正值盛夏,酷暑难消,闲暇之日,带上家人,选一康养之地休闲度假好不惬意。南江县大河镇太平山村巴山源康养基地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气候凉爽,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康养旅游”,规模种植中药材、花卉,套种梨子、桃子、葡萄等水果,住宿、餐饮设施一应俱全。一批又一批游客来此度夏消暑
国家林草局今天(19日)发布,《全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日前通过专家评审。 有关专家学者审议后认为,《规划》将保护与修复相结合,以提升天然林质量效益为核心,实施天然林与公益林管理并轨,促进天然林正向演替,提升林区经济转型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天然林保护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定位和历史使命。《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布局、目标任务,丰富了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