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口‘上班’?”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国荣乡信阳村42岁的村民周廷群(音)笑着说。周廷群有一个五口之家,她的两个孩子在上高中,另一个在上初中。为了支持孩子的教育,周廷群不得不在春节后离开家乡去工作。几年来,他搬到了广东和浙江。
2017年冬天,周廷群回家过年,看到家门口苗圃苗木产业的发展,突然萌生了去苗圃基地打零工的念头。她说,每天80元,一个月就能挣2000多元,这样既能养家又能赚钱,所以她决定不出去工作了。
如今,经过培训,周廷群已经从一个真正的农民变成了石前县昌荣苗圃产业园区的全职技术工人,从临时工变成了月薪3000元的正式工人。像周廷群一样,有30多名村民在他们家门口的楠木公园打工,拿着月薪。
为培养当地的技术人才,石阡县常绿苗木产业园与贵州大学、贵州农科院等机构合作,邀请林业技术专家实地进行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技能培训30余次,培训500余人次,发放培训教材500余册。
龙头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为楠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楠木产品主要围绕国家天然林苗木、市政园林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三大市场需求……目前,直径为5厘米的楠木售价为260元,园区内楠木总价值约为8000万元。左和右。”在谈到phoebe产业未来的发展时,石阡县昌荣联合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军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