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
为促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向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国家经贸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该条例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将面临一次历史性的重大变革。国家禁止乱砍滥伐、禁止燃烧农作物秸秆、严格限制使用天然林土窑烧炭,大批木炭收购商只能空手而归。老木炭加工厂因环保问题纷纷关门,机制木炭恰好填补了木炭业的这个空白
本文摘要:2014年进口日本原木快速增长2.7倍,有一点注目。日本的森林面积为2510万hm2,占到土地面积69%。 其中,天然林1475万hm2,占到土地面积59%;人工林1035万hm2,占到41%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3年1月28日是兔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林业园林局立即收心动员、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组织天保和退耕中心等科室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谋划2023年天然林保护修复和退耕还林等重点工作。 会议安排,一要强化天保和退耕各类惠民资金兑现工作,坚持应兑尽兑,确保兑现率在2022年的基础上提升到99%,力争100%;二要持续做好国有林管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夯实责任体系,严禁毁林复耕,维护林区安全,提升管护能力,筑牢生态屏障;三要进一步指导相关县(市、区)将退耕还林在国土调查中认定为耕地部分的区划调整工作;四要扎实做好各项日常工作,确保全年乡村振兴和林长制考核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未来5年,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节能减排?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方面负责人。 近期我国编制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实施方案拟从强化节能减排、降低碳强度的目标责任等10方面开展工作,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方式
【咸安区中心】咸安区2021年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项目咸安区2021年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项目评标结果公示(标段编号XAZX-202202QT-004001001) 咸安区2021年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项目咸安区2021年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项目于2022年02月22日在咸宁市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发布招标公告,2022年03月16日在咸安区1号开标室开标,并于2022年03月16日完成评标工作。根据评标委员会提交的评标报告,咸宁市咸安区林业局已经确认评标结果,现进行评标结果公示。 质量(如有) 满足《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和《退化林修复技术规定》(LY/T 3179-2020)等合格要求;施工要求的质量标准:合格,符合现行质量验收规范和标准及施工图纸要求,一次性通过验收
本文摘要: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通报,拒绝本月起在蚌埠、宣城、青阳3地积极开展编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并将根据试点经验,制订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成方案。 通报明确提出,要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成划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卸任审核、伤害责任追究责任等根本性制度相衔接。通过编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及其变动情况
“野生茶”,是指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已有成百上千年之久远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树。 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饮用的“茶”,在植物分类学里,被列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系
8月25日-26日,科信所副所长戴栓友和林经室有关专家等一行6人组成调研组,到禄劝县开展生态护林员调研工作。 调研组在听取了禄劝县林业和草原局天然林保护办公室工作汇报后,就生态护林员的作用、意义、选聘、管理及报酬等问题进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生态护林员在脱贫攻坚中作用显著,增加了受益户的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水平,同时对全县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生态护林员工资低、总体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队伍战斗力有限、生态护林员频繁变动等问题,影响了管护质量,也增加了管理工作量
本文摘要:7月2日,亚太森林的组织多功能森林体验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月启动,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同时在此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亚太森林的组织董事会主席赵树丛参加启动仪式。 彭有冬说道,多功能森林体验基地了解演绎了亚太森林的组织提倡的多功能林业理念,基地的竣工将为提升我国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水平获取有益探寻,同时面向亚太地区展出中国半干旱地区森林完全恢复与森林经营的成功实践
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实施以来,武胜县坚持造下一片林致富一方人的理念,积极探索公益林建设模式,采取“村支部+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实施公益林建设,即村支部、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三方各司其责,共享造林成效。由村支部牵头,研究确定造林树种和规模,向上争取资金;新型经营主体在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实施造林和经营,所需劳动力优先选择本村农户;农户流转土地或以土地入股分红。 通过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荒山荒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造林地越来越来找的“两大难题”,有力推动了符合村情的特色经济林产业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户收入和造林质量“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