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舱
轨道:947×228公里588×142英里
轨道:947×228公里(588×142英里),倾角65° 轨道:225×1671公里(140×1038英里),倾角65.3° “斯普特尼克1号”的发射标志着前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其是由一枚稍加改造的R-7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的。 包含小狗“莱卡”的加压密封舱,盖格计数器,紫外线和x射线分光光度计
今年6月,“隼鸟”号的岩石收集舱回到地球
今年6月,“隼鸟”号的岩石收集舱回到地球。(资料图片) 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高木义明16日宣布,研究人员已经确认,在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密封舱的回收容器中发现的1500个物质微粒,大部分是来自“丝川”小行星的岩石。这是人类首次从小行星上采集到物质,可以说“隼鸟”号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圆满完成了探测小行星的计划
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历程中
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历程中,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发展历程。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设计了神舟飞船结构与机构系统并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优化提升;在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研发了天宫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舟货运飞船结构与机构平台,为空间站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研制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I、梦天实验舱II结构与机构系统。通过五大结构与机构系统的研制,突破了载人大型密封舱结构设计与长寿命技术、再入防热技术、舱段连接分离技术、密封舱门与健康检测等技术,为保证航天员安全和型号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结构与机构技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飞跃发展
“隼鸟2号”的探测任务用到哪些日本技术
“隼鸟2号”的探测任务用到哪些日本技术? 日本探测器“隼鸟2号”被认为在世界上首次在小行星上采集了地下的样本。这向世界展示了日本在太空探索方面的高超技术实力。在采集小行星砂石等样本返回地球方面,集结了以住友重机械工业、IHI为代表的众多的日本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