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谈美》是朱光潜为青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本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从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的理念出发,顺着美感态度的特性、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美感经验与移情的关系、美感与**、自然美与艺术美等问题次第展开,文字明白晓畅,充满真知灼见,指引读者一条认识美学的简捷不绕弯道路,自问世以来深受好评,被视为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的经典之作。 字孟实,笔名孟实、孟石
6月19日下午,应文学院邀请,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关爱和教授做了题为“晚清:以报刊为中心的文学时代的开启”的线上学术讲座,学院相关教师及百余名学生参与此次讲座。 讲座中,关爱和以西方报刊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国内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形象地把报刊比作“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渠道”,并着重介绍了中国人第一次主编的报刊。他以维新变法代表人物梁启超为例具体阐释了晚清报刊所建构的文学空间,描绘出了“新文体”的魔力
1952年出生,本名龙之助。生于日本长崎。中学时代即显露出艺术才华
安庆是万里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的第一个城市,旧称怀宁,别称宜城。自古被人称为: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安徽之源。从清乾隆年间一直到1949年,一直是安徽省省会
【校园记者刘静宜报导】人文社会学院于94学年度,分别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一系列人文讲座,有兴趣者可踊跃参加。 七场演讲场场精采,已举行过的演讲有俄罗斯驻华代表季伟夫主讲的“人文价值.战争与文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周质平教授的“匠人与学人之间—华语文教学的困境与远景”与名作家渡也的“创意文学史”。 接下来的4场人文讲座场次如下:12月6日由北京人民大学詹杭伦教授主讲“刘若愚的中国游侠与西方骑士”
天童禅寺于3月21日至27日,举行了妙法莲花经诵念法会。本寺方丈诚信大和尚慈悲,亲率两序大众念诵,旨在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大乘佛教精要经典之一,采用诗、譬喻、象征等文学手法,赞叹佛陀永恒
这是一所近百年的学府, 这是一个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的高校, 这是一所迈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目标的本科院校—— 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八方学子—— 衡水学院坐落在有“北方湖城”美誉的河北省衡水市市区。衡水市是冀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滨临素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之称的国家自然保护区衡水湖。大广、石黄高速纵横相交贯穿全境,并与京港澳、京福、青银等高速公路相连接,京九铁路与石德铁路在这里构成“黄金十字”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中古文学研究》丛书全面、细致、深入地整合了当下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最权威成果,力求通过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辐射中国中古时期社会的整体风貌。本套丛书具体包括编年体文学史形态的研究、中古家族与文学关系的研究、文学与文化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文学语言的研究、佛教与文学之关系的研究、专体文学史的研究等10个专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套丛书是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集成,是中古文学研究的重大工程项目,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只有过“第一状态”(现实状态)和“第二状态”(理想状态)的文艺。而“第三状态”(神圣状态)的文艺却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但在西方文学艺术中,最能触动人类心魄并使我们对之产生崇敬之意的东西却常见于“第三状态”的文学艺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