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式
此协奏曲采传统西洋曲式,即“快-慢-快”三乐章形态,第一乐章由二胡的四个音“F-E-B-A”开始,非常直接,也明确点出所谓“材料”为何,就是后来贯穿全曲的基本素材,其中包含了纵向与横向的运用。由于“多段式”的采用,第一乐章也许感觉比较复杂,但因为素材的简明,可以避免流于无聊。相较于感官的直觉反应,反复聆听后更能察觉在“多段式”之上的奏鸣曲式暗藏的不同
本文摘要:近日,90后新晋唱作歌手、诗人、钢琴家曹宇擎的一首原创钢琴曲《奏鸣诗黑暗与光明》已在QQ音乐公开发表,并将要全球上线虾米、iTunes等音乐网站。据理解,《奏鸣诗黑暗与光明》是曹宇擎在中央音乐学院深造自学钢琴和作曲时创作的一首习作,以奏鸣曲式写。该钢琴曲是曹宇擎在录音他的首张唱作专辑《世之曙光》时录音的可选曲目
当歌德形容弦乐四重奏是什么的时候,他说就像“四位理性的人正在对话。”他道出了室乐中的一个重点,就像是几位朋友间亲密的倾谈。它不是宴会中朋友间在玩纸牌,背后衬托着音乐;也不是自己独个儿的时候,听音乐以自娱
俄罗斯作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苏联,但同时也是当年少数名气能传至西方世界的作曲家,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在苏共政权中得过不少荣誉
嬉游曲(Divertimento)是一种流行于十八世纪的轻组曲。在当时主要用在上层阶级与宫廷生活(主要是在奥地利)的娱乐、社交、庆祝场合,相对于小夜曲是用于室外的演奏,嬉游曲主要是用在室内的演奏。 嬉游曲的语源来自于意大利文的"divertire",有使人欢乐、消遣的意思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3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而也被人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