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muir
2011年获IUPAC江教授新材料青年奖; 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科技处处长(2013.4-2014.4) 主要从事可降解功能高分子合成与结构表征、刺激响应嵌段共聚物的可控聚合方法学、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聚性能研究。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项目,如基金委面上和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中科院方向性创新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等。2011年被聘为纳米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高效节能微纳结构材料体系研究”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半导体多孔材料,光电功能复合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科研工作,近年来研究方向集中于金属氧化物多孔薄膜的电化学制备,修饰及其能量转化应用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一项,参研山西省科技厅项目多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Carbon,Ceramics International Langmuir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复合材料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
活性氧化铝通常做干燥吸附剂,说道吸附功能,氧化铝也可作为净化水的材料,虽然不是专业净水材料,但对水中一些元素比如磷有很好的吸收,从而在污水处理时课可以用到。 考察了初始溶液浓度、吸附时间和pH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并在各因素最适吸附条件下,进行了静态吸附的试验,确定了活性氧化铝的**投加量。用准二级动力学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模拟分析
简 历: 曾毅,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2012年至今任副研究员。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宝洁奖学金,2012年获“香江学者计划”资助
首先对高炉炉渣经过不同浓度硫酸处理后在不同pH条件下的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再通过等温吸附、动力学吸附和热力学吸附模拟实验,应用不同的吸附方程进行拟合探讨了静态实验下高炉炉渣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高炉炉渣在经过2mol/L硫酸处理后,在pH=9的条件下对磷具有最好的吸附性能;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的模拟高炉炉渣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Lagergren一级吸附速率方程和Bangham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高炉炉渣对磷的动力吸附,且前者更好。根据Gibbs自由能变(△G0<0)和标准反应焓变值(△H0>0)判断,该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化学吸附反应
采用湿法+干法制备铝改性漂珠材料,借助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吸附剂用量、pH值、共存离子、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去除水溶液中氟离子性能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拟合。 结果表明:铝改性漂珠材料吸附水中氟离子的**pH值为3;**吸附剂用量2.5 g/L;共存离子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PO4-SO42-和NO3-的混合物﹥H2PO4-﹥SO42-﹥NO3-;在温度298 K、吸附剂用量2.5 g/L、pH值为3和反应时间24 h的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约10.2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模型;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陈雪莲,1982年生,博士(后),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半导体纳米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水基高分子涂料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及原位表征方法的开发等方面研究工作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20年任职于开云体育app(中国)官网下载,担任副教授; 2018年就职于开云体育app(中国)官网下载,担任助理教授; 2016年博士毕业于南澳大利亚大学,获矿物与材料学博士学位。 研究成果及荣誉: 先后主持多项基金,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创委项目、深圳市孔雀人才项目、中石化多项横向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出站留深项目、校企联合实验室项目等。在无机及高分子涂层材料、表面浸润性、非接触操控与传感、空气净化及污水处理等前沿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Nano Today、ACS Nano、Materials Horizons、Applied Surface Science、Langmuir、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同时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
报告时间:2019年9月15日 9:30 Seher Ata 教授为澳大利亚矿业与冶金协会、矿业教授协会以及煤炭加工协会会员,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智利国家科学和技术理事会成员,南非国家研究基金委员会委员,纽卡斯尔大学创新研究拔尖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2012、2014和2016年国际矿物加工大会主席。研究方向主要是泡沫浮选。参与出版著作1 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多篇,论文被同行引用近千次,同时担任Fuel、Powder Technology、Minerals Engineering、Langmuir等国际知期刊审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