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ology
时间:2022年7月1日(星期五)上午 9:00 刘晓丽,博士,美国北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Frontiers in Physiology》杂志编委会成员。长期从事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研究,发表30余篇核心及以上论文,主持3项省部级课题和数项地厅级课题,参与3项国家级课题。 讲座主要内容: 心肺功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又名有氧运动能力,指机体运送和利用氧的综合能力
张大羽,博士,教授,博士后导师。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昆虫抗药性和环境毒理、昆虫基因组学、昆虫产业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1月26日和12月12日,科技中心分别邀请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刘雪丰教授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研究员侯海彤博士来我校作学术交流。 刘雪丰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骨髓造血细胞分化介导的小鼠巨细胞病毒复发新模型》。刘教授介绍了一种小鼠巨细胞病毒复发的新模型建立过程及检测过程
地点:腾讯会议887-229-136 周美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荞麦基因资源创新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担任国际荞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作物杂志》副主编和BMC Biology副主编。主要从事荞麦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针对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开展基因挖掘和遗传机制解析工作
腾讯会议号:250-893-210 童红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14年6月至9月于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访问, 2016年12月至今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入选中国农科院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主要从事水稻高产耐逆等重要性状受植物激素调控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以通讯或第一(含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23篇,包括Plant Cell (5篇)、Molecular Plant、Nature Plants、PNAS、Trends in Plant Science、Plant Physiology、Plant Journal等;参与发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Plant Cell、Plant Journal等论文9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专利授权4项。
希望所有会员可以尽量爬贴,并集中发问及清楚列明标题。 Food Technology(食品工艺)是一门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工艺技术之科系。此科系将探讨农牧业产品的应用、贮藏、保鲜、加工、包装、运输等因素,对食品质量、保存期、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 方面的影响
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日程揭晓时间确定10月5日至12日《新闻》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日前发布的消息,2015年诺贝尔奖的揭晓时间已经确定,在国庆长假期间,其实也可以关心下诺贝尔奖各奖项的颁发情况。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正在汇总,欢迎围观~ 下面是具体奖项揭晓时间的,均为欧洲中部时间: 生理学或医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2015年10月5日周一上午11:30(北京时间10月5日17:30) 物理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2015年10月6日周二上午11:45(北京时间10月6日17:45) 化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2015年10月7日周三上午11:45(北京时间10月7日17:45) 和平奖(The Nobel Peace Prize):2015年10月9日周五上午11:00(北京时间10月9日17:00) 经济学奖(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2015年10月12日下午1:00(北京时间10月12日19:00) 在奖金数量方面,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从2012年起,诺奖奖金由1000万瑞典克朗缩水至800万瑞典克朗,今年奖金的具体数目尚未公布。因为过去一年美元升值,800瑞典克朗奖金如果兑换成美元的话将少于100万美元,去年为110多万美元
据统计,现今的成年人当中,几乎有一半人在减肥。不过,您所知道的瘦身方法真的有效吗?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克莱尔‧柯林斯(Clare Collins)等5位营养学家,在学术共享网站“对话”(The Conversation)上,对近年来流行的6种减肥方法的效力做出评估。 近年来,出现了吃“负卡路里食物”来减肥的方法
发布者:生命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19-11-05浏览次数:4203 “光合作用与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的前身是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李明启先生于1984年创建的“光合作用研究室”,该中心隶属于“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长期从事光呼吸作用与植物高光效的关系及其机制、植物抗逆生理生化及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和逆境抗性。近年来在水稻光呼吸支路改造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论文发表在Molecular Plant、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郝广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大青沟沙地生态实验站站长,植物生理生态课题组组长。先后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青年科技奖”、生态环境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学术头雁”、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从事树木抗逆生理和生理生态学研究,近期重点针对金沙APP国北方较严酷的树木生长环境条件,开展了水力性状对树木生产力和抗逆性的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