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符
大五人格特征,也称为五因素模型(FFM)和OCEAN模型,是人格特征的分类法。当因素分析(一种统计技术)应用于人格调查数据时,用于描述人格方面的某些单词通常会应用于同一个人。例如,被描述为尽职的人更有可能被描述为“总是准备好”而不是“凌乱的”
make用于内建类型(map、slice 和channel)的内存分配。new用于各种类型的内存分配。 内建函数new本质上说跟其它语言中的同名函数功能一样:new(T)分配了零值填充的T类型的内存空间,并且返回其地址,即一个*T类型的值
在计算机中经常听到程序中有这几种地址类型,这是程序员甚至所有IT工程师容易搞错的事情。 物理地址就是物理内存真正的地址,相当于内存中每个存储单元的门牌号,具有唯一性。不管在什么模式下,不管什么虚拟地址,线性地址,cpu最终都要以物理地址去访问内存,只有物理地址才是内存访问的终点站
我们知道,编译器会为类自动生成几个特别的成员函数:构造函数、复制构造函数、复制赋值运算符、析构函数。后三者比较特殊,我们在下面会频繁提到。 若一个类需要用户显式定义 析构函数、复制构造函数、复制赋值运算符 中的一个,那么这三个函数都需要显式定义
USB中的HID报告描述符,相比其它的配置描述符、设备描述符、字符串描述符等等,应该是最复杂的。涉及内容之多,理解难度之大,都很令人头疼。 这里分享一个USB官方提供的HID报告描述符生成工具,使用方法相对简单,而且官方提供了一些例程,方便我们修改
摘录《流畅的python》书中前言部分作为本篇文章开头: 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你大概能猜出python会支持正则表达式,然后就回去查阅文档。但如果你从来没有见过元组拆包,也没有听过描述符这个概念,那么估计你也不会特地去搜索它们,然后就永远失去了使用这些python独有的特性的机会。 使用python也有好一段时间了,正如上面那段话所说,对于python只是了解其中的基本用法,对于一些高级的语法很不熟悉,正好最近事情都趋于稳定,也可以静下心来从头到尾真正的学习下python这门语言了
字节(Byte)是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并且是硬件所能访问的最小单位。前面说过,CPU 只能直接处理内存数据,不能直接处理硬盘数据。硬盘数据必须先调入内存条中才可以运行
I/O多路复用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以后, select是第一个实现 (1983 左右在BSD里面实现)。其函数原型如下: 该函数第一个参数表明我们要监听的文件描述符的最大值,中间的三个参数?readfds writefds exceptfds指向描述符集最后一个参数是超时时间。 它所需要的fd_set类型其实是一个__FD_SETSIZE长度bit的数组
& :表示等同于的意思,2>&1,表示2的输出重定向等同于1 2>&1 :接着,标准错误输出重定向( 等同于) 标准输出,因为之前标准输出已经重定向到了空设备文件,所以标准错误输出也重定向到空设备文件。 实例解析: 两者的不同点在于: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是得提到文件重定向。我们知道>和<是文件重定向符
众所周知,在多核 CPU 遍地开花、众核攻城略地的今天,并发的程序设计模式已经是显学。关于线程调度的文章也数不胜数,但大部分这样的文章都只停留在策略层面上,如轮转、彩票;很少有文章介绍背后的机制(mechanism)。这一方面再次说明了操作系统设计中常说的“策略与机制分离”的有效性,使得我们可以完全不谈论调度的实现机制而理解调度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则让调度机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