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地址
在讲is和==这两种运算符区别之前,首先要知道Python中对象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id(身份标识)、pythontype()(数据类型)和value(值)。is和==都是对对象进行比较判断作用的,但对对象比较判断的内容并不相同。下面来看看具体区别在哪
property属性加上atomic属性后,可以一定程度地保障多线程安全。 不安全的定义:多线程访问时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 atomic的作用:给getter、setter加了锁,保障了进入这两个方法时是安全的
进程通信机制 一般来说,每个进程都是独立的,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之间提供了“隔离”。所以进程之间不能直接互相访问,但可以借助它们共享的“内核空间”来实现通信。什么是进程通信进程是分配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各个进程拥有独立的内存地址,且彼此之间不能互相访问对方的内存地址
在计算机中经常听到程序中有这几种地址类型,这是程序员甚至所有IT工程师容易搞错的事情。 物理地址就是物理内存真正的地址,相当于内存中每个存储单元的门牌号,具有唯一性。不管在什么模式下,不管什么虚拟地址,线性地址,cpu最终都要以物理地址去访问内存,只有物理地址才是内存访问的终点站
发布于 2022年12月6日 作者:wangxiao 浅层复制:浅层重复是比较快的。然而,它是 “懒惰的”,它处理指针和引用。它不是为指针所指向的特定知识创建一个当代副本,而是简单地复制指针的价格
当初始化一个类数组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构造和复制操作呢? 对于一个类Foo,我们的目标是构建其数组形式,并希望尽量减少构造和复制。 常规数组访问方式如下: printf("=================1\n"); 将得到以下输出,构造4次,复制2次,十分普通: =================1 得到以下输出,只构造两次,没有复制,满足需求,但是如果数组很大的话,这种形式明显就不太好了: 移除上述Foo array1[2];的默认构造过程,又可以产生以下的代码: 注意到,我们需要手动调用析构,得到以下输出,构造2次,复制2次,已有所优化了: 通过这个问题,我学习到了placement new(以前可能学习过,但是完全忘记了TAT),使用placement new可以再次优化,直接在给定的内存上构造,其原理如何,我认为这些知识点不是我目前想追求的,所以不做讨论。总之,可以得到以下代码: 得到以下输出,只构造2次,没有复制: 上述placement new方案有点不太美观,特别是reinterpret_cast之处,考虑使用allocator分配,得到以下代码: 同样输出如下,只构造2次,没有复制,不过通过内存地址也可以看出,这是堆上分配的: 以上只是针对今天一个问题的解答,placement new或者allocator是否是更优的答案,我认为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
因为字典中是键-值对(key-value),且字典无顺序、自动去重、占用内存多,用内存换取速度。最重要的是因为字典是hash类型的。 2、那什么是hash呢? 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较短的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这个小的二进制值称为哈希值
是一种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存在。当你希望在整个系统中,某个类只能出现一个实例时,单例对象就能派上用场。 实现单例模式第一种方法: 1.实例化一个的对象,要用时直接import导如这个对象,而不是再实例化一个,这样就做到了单例模式了,每次都用的是同一个对象,此处就不举例了; 2.我们知道,当我们实例化一个对象时,是先执行了类的__new__方法(我们没写时,默认调用object.new),实例化对象;然后再执行类的__init__方法,对这个对象进行初始化,所有我们可以基于这个,实现单例模式
智能指针就是为了方便释放堆内存和解决各种需要程序员注意的细节而出现的,智能指针不强制程序员手动释放堆内存。当智能指针离开作用域时,智能指针会自动释放它指向的堆内存。这篇教程将讲解如何简单地使用智能指针
一针见血系列[8]: 什么叫内存可见性?什么叫寄存器可见性? 数据在哪里存在呢?只在内存吗?不是的。数据在内存中存在,但是当用的时候会加载到CPU的寄存器里面。内存和寄存器是两个地方,从而出现了新的名词:内存可见性和寄存器可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