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genetics
我们会在此部分解答一些“九七的儿女”成员和其他对本研究有兴趣之人士的疑问及意见, 希望这个问答部分能帮助您更认识“九七的儿女”研究。 出生队列研究从出生开始一直随访同一组研究对象,为一种独特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有助了解在人生各阶段中生理因素、社会及经济状况或行为因素如何影响健康。 现时很多出生队列都源于欧洲血统,但是近年重新发现上几代经历的环境变迁所诱发的非孟德尔式(non-Mendelian)基因表观遗传改变,即称为“表观遗传”(epigenetics),让我们关注到要探索健康和疾病发展的根源,必须观察拥有不同经济发展历史背景的人民在各人生阶段中的经历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研究内容是在基因组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决定基因表达与否并可稳定遗传下去的调控密码”及其特点。这些密码包括DNA的“后天性”修饰(如甲基化修饰)、组蛋白的各种修饰等。 对GC-MS、LC-MS及核磁共振平台得到的代谢组数据,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进而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
近日,从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网站获悉,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杨运桂研究员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成为该机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学科组成员。 杨运桂研究员致力于研究RNA表观遗传学规律,阐明表观转录组学功能调控及其与遗传性状表型和疾病关联机制。其原创性成果揭示了RNA甲基化可逆性规律及其重要生理功能和病理效应,拓展了表观转录组学前沿领域
COVID-19的疫情已经进入第三年了,虽然疫苗的施打率也逐渐普及,但我们依旧需要面对着疫情的威胁。疫情人们造成的慢性压力会有什么影响?Nature一篇论文谈到一个有趣的观点“疫情可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衰老?人类老化的分子机制是什么?有逆龄、抗衰老的可能性吗? 这篇Nature的论文帮我们回顾了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端粒(telomere)等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基础的概念。这篇论文也回顾各种慢性压力,例如经历战争的退伍军人研究、长期受到儿虐、在社会经济困难家庭成长的孩子、长期独居的长辈、他们衰老分子生物指标、生理代谢、荷尔蒙调节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