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
为了从考古学上探究三韩时代(大致是中国的秦汉时期、日本的弥生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考古学视角下三韩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7年9月22日在韩国釜山博物馆举行。这次会议,是由韩国釜山博物馆和日本长崎县埋藏文化财中心联合举办的,当地文物考古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市民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韩日专家集体讨论 会上,中日韩三国的4名学者先后作学术报告,分别从陶器、铁器和铜镜等方面就当时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
在中国,普通话越普及,方言的生存空间便相对缩小,由于学校的行政与教学语言都是普通话,广州年轻一代使用粤语频率正在降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李公明受访时相对审慎乐观,他相信:地方语言植根于生活,不会轻易消亡。 睇水(看风)、夹下眼(帮个眼)、仆心仆命(竭尽全力),广州西村一家学习粤语的晚间培训班里,十多名学员认真地跟着老师朗读,学习粤语的地道用法
丁立人(1930-),浙江台州人,现居上海。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民俗艺术专家。曾就读于南京大学、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山东大学
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高级艺术顾问。荣获玉雕“金状元”称号。 于泾于1976年毕业于上海玉雕厂技校,在此后的30年间,专业从事玉雕工作,在雕刻技巧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个玉雕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12月1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南通大学、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通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南通博物苑、南通市美术家协会、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南通市个�m艺术馆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继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后,移师江苏省美术馆巡展。 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党江苏省书画院院长胡万进,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南通市委主委陈宋义,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农工党南通市委副主委张卫等参加开幕式并参观了画展。 中国美术的发展蕴藏着一条绵延不绝的文脉,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形式是传递这一文脉的地域图谱
本课程名额为 15人,已有14 人选读,尚余名额1人。 登入后可进行最爱课程追踪 [按此登入]。 (1) 研读中国古典书画理论
“当劳申伯格的展览进来,在当时语境下,大家都把它当成现代主义艺术,当成达达艺术,当成破坏性的艺术,甚至只把它当成反抗的艺术,就是觉得很痛快。大家原来看到美术馆都是展官方绘画、主题绘画,突然放一堆垃圾也可以当艺术品,大家最多就把它理解为达达艺术,而没有理解它的思想背景,没有理解它的结构主义的力量。所以这个展览当时是误解最大的,大家看到都很开心
4月28日至6月28日,由李可染艺术基金会总策划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传奇”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大雅宝胡同甲2号”系列展览通过详实的文献资料,为观众讲述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页,为回溯那段历史提供了鲜活的文化现场。该展曾先后在香港会展中心、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均获得广泛好评与支持
艺术中国资讯报道:美术馆汇集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开展儿童美术教育的**场所,目前国内的一些美术馆在这方面也做得有声有色。不过令人深思的是,大多数美术馆平日并没有专门针对孩子举办美术教育活动,只有在儿童节期间,才会应景一下,没有持续性和系统性。儿童美术教育日渐被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北上广等大城市,很多家长让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习书法和绘画
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高级艺术顾问。荣获玉雕“金状元”称号。 于泾于1976年毕业于上海玉雕厂技校,在此后的30年间,专业从事玉雕工作,在雕刻技巧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个玉雕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