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标
俄媒:俄罗斯反卫星武器系统究竟隐藏了什么? 俄罗斯《消息报》网站11月18日刊登《星球战士:俄罗斯反卫星武器系统究竟隐藏了什么》的报道称,十多年来,俄罗斯一直在打造能拦截最复杂目标(航天器和弹道导弹)的空间防御系统。 长期以来,这种作战系统被称为“努多利”。专家指出,正是它在11月15日的首次战斗测试中成功摧毁了靶标卫星
卫生部重点科研项目——“肿瘤分子诊断临床研究基地”昨天落户宝山区大场镇。承担这一项目的单位是宝山科技园的上海赛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据悉,此项目也是宝山区大场镇打造“科技大场”的重点项目
16日,在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有关人士介绍了环评“放管服”改革的全面情况。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是很多建设项目上马前必经的法定工作过程。2002年以来,省环境生态厅认真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及“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始终把企业发展痛点、群众办事难点、社会关注热点作为深度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靶标,用“减法”提高放的主动性、用“加法”增强管的针对性、用“乘法”提高服的有效性,营商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应该说真正做到了环评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传来好消息:Pardis C. Sabeti、张锋等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抗病毒系统。世界上有许多常见的致命病原体都是基于单链RNA的病毒,像是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流感病毒。该系统在CRISPR Cas13技术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可用于检测和破坏人类细胞中具有单链RNA的病毒
本报讯(记者龙九尊)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当天,一项针对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科研项目在上海启动。 这是中国泌尿系肿瘤的第一个“973”项目,研究经费达4000万元
报告时间:2023年1月13日(星期五)下午3:30 熊兵,博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2003年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前往加拿大McGill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05年底回国任职于上海药物研究所,开展基于激酶和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的创新药物研究,近年来一直聚焦组蛋白乙酰化识别蛋白及甲基化修饰相关蛋白的新药靶标的确证研究及选择性抑制剂研发
伊利诺伊州CHAMPAIGN-基于石墨烯的生物传感器可能会迎来液体活检时代,检测在患者血液或血清中循环的DNA癌症标志物。但是目前的设计需要大量的DNA。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皱缩的石墨烯通过产生电“热点”而使其对DNA的敏感性提高了一万倍
7月17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桂荣研究员应邀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在农学院229会议室作了题为《昆虫嗅觉识别机制研究及应用》的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昆虫嗅觉识别机制展开提出当前发展害虫行为调控技术的重要性
成像质谱(IMC)是一种新技术,能够基于蛋白质表达和组织微环境的群落分析对单细胞进行多维表型分型,将独特的质谱与组织学融合,可在1μm2分辨率下同时检测40个以上的靶标。与荧光成像技术相比,IMC使用与抗体结合的金属同位素,不同通道之间的光谱重叠最小,无自发荧光。与荧光成像技术相比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将染色的载玻片储存几个月,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漂白或信号减少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科学技术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尺度向纵深演进,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生物物理学作为一门多学科技术交叉、多尺度综合观测的学科,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技术以及数理、化学思维方法来研究复杂生命现象,寻找和解释生命活动中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