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超星尔雅】(物理与人类文明)放射元素的原子核是其伽马射线的来源。() 【超星尔雅】(物理与人类文明)原子核的质量不等于所有质子和中子质量的和。() 【超星尔雅】(魅力科学)原子核外的指定电子不受哪种电子的屏蔽作用
星团与恒星的形成(简述星团中多星族问题的研究) 摘要:宇宙中所有的元素,除了氢氦锂和它们的同位素,以及一些人工合成的重元素。其余所有元素,目前已知形成它们的唯一途径,就是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和超新星爆发的过程。理解恒星怎样形成,演化,并制造新的化学元素改变宇宙的环境,对理解宇宙、星系、恒星、行星,以至于我们世界的形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组团参加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大会 作者:single 来源: 时间:2010-07-21 07:39 7月4至8日,第十届“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大会”在韩国济州召开。应韩国成均馆大学崔琦圭教授的邀请,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组团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低温和热等离子体物理和化学及其应用、核聚变等离子体研究及其应用
11月22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核心部件——被喻为ITER“防火墙”的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取得重大进展,完成首件制造。并且,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
机械工程一向以增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性,即以提高人类的利益为目标来研制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在未来的时代,新产品的研制将以降低资源消耗,发展洁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超经济的目标任务。 工程技术的发展在提高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起了破坏作用
本报讯 7月28日,“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举行。 “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俗称,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诞生于2006年,由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七方参与,计划在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共同建造一个电站规模的聚变反应堆,也即世界上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该项目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于1958年建院,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九十年代于成都市近郊新建了聚变研究实验基地。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依托核工业体系,经过40多年的努力,拥有较完整的开展核聚变能源研发所需的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四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研制”及“十五”“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中国核聚变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规模装置实验的跨越发展,是中国磁约束核聚变领域首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单位。聚变研究和聚变相关技术的开发获多项国家专利,具有原创性的分子束加料技术等研究成果在国际聚变一流杂志及国际聚变能源大会上发表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w/㎡。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
近十年来,德国一直推行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转型”战略,持续增加对能源技术研发的公共投入。2017年,德国投入10.1亿美元用于RD&D,占其GDP的0.031%,相比前一年增长了14%。其中,可再生能源技术占能源RD&D总预算的29%,主要用于太阳能和风能研究;其次是能效(主要用于提高工业能效)和核能(包括核聚变),分别占22%和21%;其他电力和储能技术占到13%,化石燃料仅占5%,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碳捕集和利用的研究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组团参加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大会 作者:single 来源: 时间:2010-07-21 07:39 7月4至8日,第十届“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大会”在韩国济州召开。应韩国成均馆大学崔琦圭教授的邀请,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组团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低温和热等离子体物理和化学及其应用、核聚变等离子体研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