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围绕“未来能源绿色丝路”的主题,全面展示中国能源发展成果,重点展示“‘人造太阳’,聚变在中国”,展示国家电网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案例、中核和中广核的“华龙一号”、中国国电的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机组、中石油的“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石油采集率”技术、浙江能源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中国华信的“淤泥燃料化系统”和“AO干法脱硫脱硝系统”等实物模型。 精诚文创身为“国家十三五”文创合作伙伴,在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中更助力中国馆打造ITER核聚变模型,力求用匠艺精神将ITER的精髓和意义带给世界。ITER 核聚变模型体量大,高达2.7m;ITER 核聚变模型的70%采用金属部件,通过人工切割、焊接等工艺,总重量达1.8吨;ITER 核聚变模型同多媒体数字内容相结合,展现ITER中13个来自中国的采购包
日本国家聚变科学研究所和美国TAE技术公司携手,首次在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中实现了氢—硼聚变实验。研究团队表示,尽管最新试验没有产生净能量增益,但它证明了无中子核聚变的可行性,使制造更清洁的聚变反应堆成为可能。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新能源的分类有哪些?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新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
未来科学大奖于9月12日在北京公布2021年获奖名单。 未来科学大奖于9月12日在北京公布2021年获奖名单。袁国勇、裴伟士凭借他们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CoV-1)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张杰因其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精确可控的超短脉冲快电子束,并将其应用于实现超高时空分辨高能电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变的快点火研究的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施敏因其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促成了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取得的成就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李宏,男,1960年5月生人,电力电子技术专家。 1983年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1988年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 2001年晋升教授,2007年被山东大学聘任为博士生副导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科技进步奖一项,到今去过30多个国家。 现任西安石油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节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源学会特种电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电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电力电子技术》、《电源技术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编委
8月28日至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20位青年好网民代表,在由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指导举办的“网络文明社会共建”分论坛上获颁“青年网络文明使者”证书。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岚峰博士,作为第一位代表领奖
2023年笔试前的时政资料将以常识的形式融入到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中。为方便考生阅读,北京公务员考试网将2022年10月23日时政资料(国内+国际)整理发布如下,全面备考2023年北京公务员考试可参考2023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教程(点击订购)。 2022年10月22日电,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表示,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托卡马克”装置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兆安培,距离可控核聚变点火又近了一步,可在此基础上常规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核聚变大科学团队利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近乎取之不竭,且排放无污染,被视为人类“终极能源”
1、什么是原子? 原子是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最小微粒,有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核心部分称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什么是核反应和核能? 某种微观粒子与原子相互作用时,使核的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新核,并放出一个或几个粒子(包括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的过程叫核反应
据了解,目前业内拍照最强大的手机摄像头已可以在每秒记录1000帧以内的慢动作,可如果跟全球最快的摄像机的新纪录——每秒70万亿帧的逆天速度来比,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要知道,这一速度已足以捕捉到到运动中的光波了。 据了解,这项最新技术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员开发的,目前的正式名称为“压缩超光谱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