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控制体重,餐餐进食时都有饱足感,其实有撇步!原来进食速度不能太快,必需好好咀嚼,细嚼慢咽,就容易会有饱足感,可以避免吃太多发胖。
大脑的下视丘(hypothalamus)是控管食欲的重要部位,是人类饱足或饥饿感的控制中枢,可以侦测从肝脏、消化道和胰脏酵素分泌所释放出来的神经讯号,并判读血液中葡萄糖、脂肪酸及氨基酸的浓度,所以当胃部没有食物,或是血液中血糖和各种营养成分的浓度太低时,下视丘会发出讯号,刺激饥饿中枢产生饥饿感,告诉大脑需要进食。
牙医专科梁广库医师在其新书《牙~40年名医的真心告白》中表示,如果进食速度太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都还来不及被分解、消化、吸收,血糖浓度还没有上升,就无法有饱足感,便会继续大量进食,怎么吃都不会饱,或是等到有饱足感觉时,已不知不觉吃得太多了。
换言之,如果在好好咬的情况下,牙周组织或咀嚼肌受到的刺激会传递讯息到脑神经,释放出一种神经物质,会抑制食欲并带来饱足感。根据研究,大脑要发出饱足讯号,从食物开始被溶解消化吸收、血糖升高算起,至少要25至30分钟,但是,现代人生活步调太匆忙,一顿饭只花10分钟就解决了,咀嚼不够,反而容易猛吞过多食物,吃再多都不觉得饱。
肥胖者几乎都有咀嚼度不足的情况,且吃饭速度快,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在饱足中枢发出讯号前,就已经不知不觉吃下超过身体所需量的食物,长期下来胃容量被撑大,更容易愈吃愈多。而日本厚生劳动省则是曾经针对肥胖和咀嚼关联性做过研究,发现进食中若能仔细嚼咬的人,透过少量食物就能达到饱足感,所以吃进去的食物量会减少,还有餐后体内与血糖值高低有关的胰岛素分泌量较少,即餐后血糖值上升速度趋缓,也有助于控制体重。
和咀嚼功能有关的则是“移动下颚肌群”,移动下颚肌群包括了咬肌、颞肌、翼外侧肌和翼内侧肌,口腔咀嚼牵涉到的肌肉比你想像中多上许多,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咀嚼”=“运动”!咀嚼是颜面部肌肉最主要的运动,只要多多咀嚼,就是维持颜面肌群。多咀嚼不同硬度、弹性的食物,就能训练各个不同的颜面肌肉和运动方向。
日本的口腔卫生师学会所发表的“确实咀嚼十项目”,适用于任何年纪的人都可遵守的牙齿保健原则。不妨尝试依照以下十个项目,餐餐进行口内瑜珈运动,维持良好咀嚼习惯,不但有助健康,还能延年益寿:
1. 每一口都咀嚼30次才吞下去。
2. 准备吞下去时,再咀嚼10次。
3. 要咬到食物的形状消失。
4. 让唾液充分混和口中食物后再吞。
5. 不建议喝水帮助吞咽。
6. 小口小口吃,减少每一口的分量。
7. 吞下口中食物后才吃下一口。
8. 选择有嚼劲的食材。
9. 每吃一口就把筷子放下好好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