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比赛成绩未如理想,其实不一定只因训练不足。未达成熟的运动员经常不信任自己,比赛时思想却中门大开,脑中好像开派对:焦虑急躁分心、决断、沟通、忧虑、伤患、倦怠…有人还加上“负面情绪放大镜”,加重焦虑成为恐惧、沮丧、绝望。

错误的比赛思维,会导致比赛变成零意义 -- 因自我剥夺了表现和发挥机会。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效的训练:

教导控制应对情绪、压力、动机、注意力、判断力、决断力、觉醒水平等,即透过改善理性功能和意志在运动处境中的能力而提升运动表现,以及运动以外的日常生活能力。

重点改善的,是运动员的“信心”、“自我效能”及“情绪控制”,都是精英运动员的灵魂特征。

最常见训练内容:信心、集中能力、放松技巧、目标设置、觉醒水平、心智训练、意象训练、自我对谈。

初阶是心理技能单项逐项的掌握、模拟和熟习。中阶是心理技能与运动专项技术及战术融合发挥,最后是成熟的心理技能模式,要转换到实际作赛上应用。

有效的心理技能训练原则:

1. 与专项运动结合训练施行,才能获得成效。

2. 持续地将心理技能训练加入日常训练,收效需时。

3. 运动员与教练可同来参加。

4. 越是专业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越需要专项化与个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