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
本书旨在从方法论维度入手,对西方诠释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本土诠释传统进行个案分析,在一种中西对话的视野中展开诠释学方法论的应用性研究,剖析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积累的诠释学问题,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探寻建设性的解题思路。 上篇从方法论的维度考察和批判西方诠释学理论,为中西文化对话搭建必要的理论平台。中篇对中国本土诠释传统及其及其现代重构做个案考察与诠释,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诠释学”的创立做出必要的理论铺垫
从佛教诠释学的视角看星云大师的《佛法真义》 诠释―对于经典、传统或文本,给予合理的解释,以达成意义的理解、思想的创新、文化的转型、宗教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与思想中一个既古老又普遍的现象。古代印度的吠陀文明,希伯来旧约传统,释迦牟尼佛所创立的佛教,华夏六经及诸子传统,佛典汉译及其诠释,希腊哲学、宗教传统,耶稣基督的《新约》圣经文化,默罕默德的《古兰经》传统等,上述这样的文化、宗教、哲学传统中,没有一个不曾经历经典诠释与理解的实践。也正是这个缘故,以诠释、理解作为对象的学问―诠释学,正如美国学者唐纳德.罗佩兹的说法,“无论如何都不是一门新科学”
Yung Man-Han. / 中国经典诠释的五种层次──傅伟勋先生“五谓”理论再思考. 第8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 台南: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大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合办 2011. title = "中国经典诠释的五种层次──傅伟勋先生“五谓”理论再思考" booktitle = "第8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 Yung M-H 2011 中国经典诠释的五种层次──傅伟勋先生“五谓”理论再思考. in 第8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 台南: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大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合办. 第8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 台南: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大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合办 2011. Yung M-H. 中国经典诠释的五种层次──傅伟勋先生“五谓”理论再思考. In 第8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 台南: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大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合办. 2011
旧物叙述空间是We哗蓝屋计划其中一个展示及展览空间,公众可以透过蓝屋搜集得来的旧物,一同重构社区关系的历史,了解不同年代不同阶层的住屋及生活状况。 在整理蓝屋弃物的过程,我们采纳层层诠释的方法,以物件的功能,嵌入的符号,放进不同年代背景上,以浮现小市民的生活轶事、经历及对世界的想像。对比起珍藏品,我们更想知道垃圾箱内的虫蛀棉衣 褪色花纸,霉菌布满的器具,储存什么的记忆
牟宗三在其《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中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进行了详 细的评论与诠释,有关评论与诠释乃其后来《现象与物自身》之准备工作。 在《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中,牟宗三对康德的“超越的对象=X”、“智的 直觉”、“物自身”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特殊的诠释,甚至可说是带有东方色彩 的诠释;与此同时,由于他的诠释亦与西方学者的诠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遂产生出这样的问题:牟宗三的康德诠释(尤其是有关“智的直觉”以及“物 自身”概念之诠释)之意义,究竟是在于“表示康德最终所应表示者以及促 成东西哲学之应有对话”,抑或仅仅是在于“借用康德之哲学语言来诠释中 国哲学”?笔者在本文中,将尝试讨论有关问题。在处理牟宗三之康德诠释 的合法性问题后,我们亦进一步讨论牟宗三如何融摄康德哲学而建立其有关 “现象与物自身”之理論,并将此理論应用于儒家哲学的天道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