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河流径流量是最基础和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但青藏高原径流量数据获取、观测困难,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反演缺测区日径流量是一个科学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磊课题组与肯尼亚德丹基马蒂科技大学、水利部信息中心等单位合作,对青藏高原河流日流量估算的新方法进行了报道。研究人员开发和设计了适用于不同河流的遥感径流反算法
本报北京1月14日电(记者林英)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老中青三代科学家今天欢聚在北京西藏大厦,纪念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50周年,庆祝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成立10周年。科技部和中科院负责人,西藏、甘肃、青海、四川4省区的领导与科学家共同回顾、展望我国青藏高原研究的壮丽历程。 从195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第一批西藏工作队进藏开展科学考察,到今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的全面启动,50年来青藏高原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地区到高原整体,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从单学科到综合研究的发展历程
简介:六区中文乱码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纪录片《第三极》,每集46分钟,共6集,以近40个故事的体量讲述青藏之美。影片展现了生活在全球海拔最高地区青藏高原上的人类,个体的生存与家族的幸福,人六区中文乱码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纪录片《第三极》,每集46分钟,共6集,以近40个故事的体量讲述青藏之美。影片展现了生活在全球海拔最高地区青藏高原上的人类,个体的生存与家族的幸福,人与自然之间的令人惊叹的平衡,以及在这种极端严峻的自然环境中人类生命的坚韧,和由此锻 造出的心灵的善良、智慧和友爱
河流径流量是最基础和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但青藏高原径流量数据获取、观测困难,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反演缺测区日径流量是一个科学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磊课题组与肯尼亚德丹基马蒂科技大学、水利部信息中心等单位合作,对青藏高原河流日流量估算的新方法进行了报道。研究人员开发和设计了适用于不同河流的遥感径流反算法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近日,第17届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以“线下+线上”的形式在兰州大学举办。 年会以“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与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交流科研成果,促进学科交叉,服务国家战略。来自国内外56个单位、包括25位院士在内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岩石圈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双聘院士。1950年5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籍贯黑龙江双城。1981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获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