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径流量是最基础和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但青藏高原径流量数据获取、观测困难,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反演缺测区日径流量是一个科学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磊课题组与肯尼亚德丹基马蒂科技大学、水利部信息中心等单位合作,对青藏高原河流日流量估算的新方法进行了报道。研究人员开发和设计了适用于不同河流的遥感径流反算法。对较宽河段(> 400米),提出了完全基于卫星

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高度、地貌与水系格局,被称为“亚洲水塔”,是众多江河的发源地,为近30亿人提供水安全。青藏高原地表环境复杂,包含着冰川、积雪、冻土、江河、湖泊等脆弱的冰冻圈、水圈、生物圈要素,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从而变得更加恶化。进入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经历了变暖、变湿,青藏高原地表环境随之发生了变化,因而开展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下的冰冻圈、生物圈、水圈的环境变化科学评估十分必要。中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