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污染是指对水体(湖泊、河流、海洋、含水层及地下水等)的污染。若污染物没有经过处理去除有害物质,就直接或间接的排放到水中,就会引起水质污染,造成环境退化。
化学污染(chemicalpollution)由于化学物质(化学品)进入环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即因化学污染物引起的环境污染。这些化学物质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大多是由人类活动或人工制造的产品,也有二次污染物。
全球已合成各种化学物质1000万种,每年新登记注册投放市场的约1000种。这些化学品在推动会进步、提高生产力、消灭虫害、减少疾病、方便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生产、运输、使用、废弃过程中不免进入环境而引起污染。由于环境污染而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是环境对食品的污染,由于化学有机污染物的慢性长期摄入造成的潜在食源性危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霉菌毒素、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某些致癌和致突变物(如亚硝胺等)以及工业污染物二恶英等。
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主要由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各种大气颗粒物等组成,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土壤或大气环境。其具有的随机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潜伏性等特点,加大了相应的研究、治理和管理政策制定的难度。
GBJ31-89《城镇污水处理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1989年7月)